第四章计划李福荔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本章结构4.1计划的概念及其性质4.2计划的类型4.3计划编制过程4.4计划的组织实施4.5思考题何谓计划?何谓计划?你是否制定计划?你是否制定计划?你是如何制定计划的?你是如何制定计划的?计划工作对你的学习、工作乃至人生产计划工作对你的学习、工作乃至人生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生了什么样的影响?课堂讨论课堂讨论案例赵先生是一家大电子厂的制造经理。该公司的管理部门最近安装了一些新机器,实行了一呼简化的工作系统,使每一个人包括自己在内感到惊讶的是,提高生产率的期望并未实现。实际上,生产开始下降,质量降低,离职的雇员数目增加。他认为机器没有任何故障。有使用这种机器的其他公司的报告,这些报告坚定了他的想法。他也曾要求制造这种机器的公司的一些代表对机器进行过仔细检查,他们报告说,机器运转正处于最高效率。案例赵先生怀疑,问题可能出在新的工作系统上。但是,他的直接下属并非都持有这种看法,他们是四个基层主管人,每人负责一个科组,还有一个是他的物资供应经理。他们对生产率下降的原因看法不同,分别认为是操作工训练差、缺乏适当的经济刺激体制和士气低落。显然,对这一问题各人有各人的想法,下属中存在着潜在的分歧。这天早晨,赵先生接到分部经理的一个电话,他刚刚得到近6个月的生产数字,打电话表示他的关切。他指示说,应以赵先生认为的最好方式解决这一问题,他很想在一周内知道计划采取什么步骤。赵先生和部门经理同样关心生产率的下降。问题在于采取什么步骤扭转这种情况。问题:1.请对造成生产率下降的原因进行分析。2.分析这位制造经理所面临的问题,并猜测他将采取怎样的步骤或程序(有几种可能方案),请提出你的对策建议。分析问题1生产效率降低,存在3个潜在的可能性:1,新机器带来的新工作系统可能反倒降低工作效率,或者不适合本企业的状况。总之,就是这个系统有问题,是不应该采用的;2,员工出于某些原因(需深入调查具体是何原因),因为采用新机器新系统导致工作态度变差。即:新系统是没问题的,问题发生在员工的工作态度上;3,系统和员工都没问题,在于熟悉程度不够,需进行磨合,或进行适当的培训以帮助尽快提高生产率。分析问题2制造经理应该先从潜在可能2,即员工工作态度问题着手,先深入基层了解员工们为什么有抵触情绪,找到原因以后针对性解决;员工抵触情绪解决以后,还需要考虑潜在可能性3,是否需要进行适当的培训,以帮助员工尽快熟悉新系统,以发挥潜在的生产潜力;如果最终员工工作态度、熟练度问题全部解决后,生产率还是提高不了,那么不得不怀疑这套系统是否有问题,或者是否适合本公司了。4.1计划的概念及其性质人们平时所讲的计划,实际上有两种含义第一种含义是指计划工作,即如何确定未来的目标和实现目标的方案的工作过程。第二种含义是指计划方案,即计划工作的结果。本章中主要使用计划的第二种含义,它的内容常用“5W1H”来表示:What——做什么?Why——为什么做?When——何时做?Where——何地做?Who——谁去做?How——怎么做?4.1计划的概念及其性质决策与计划是两个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概念。区别:决策是关于组织活动方向、内容以及方式的选择;计划则是对组织内部不同部门和成员在该时期内从事活动的具体内容和要求。联系:第一,决策是计划的前提,计划则为决策的逻辑延续。第二,在实际工作中,决策与计划是相互渗透,有时甚至是不可分割地交织在一起的。4.1计划的概念及其性质计划工作的性质可以概括为五个方面:目的性:实现组织目标的方法和手段,对决策工作的细化首位性:计划的结果可能导致没有必要采取进一步行动;其他职能只能在计划工作确定目标之后才能进行普遍性:高中低层管理者都要从事计划工作效率性:制定计划与执行计划的投入产出比创新性:针对新机遇或调整,必须有创新的计划计划的作用计划的作用计划是组织活动的指南,是管计划是组织活动的指南,是管理者实现有效指挥的依据理者实现有效指挥的依据计划是管理者实现有效控制的计划是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