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强化练十一中外历史上的重要社会转型一、选择题1.(2018·河北5月冲刺模拟,25)下图是根据从河南辉县和山西长治出土的战国时期铁农具绘制的,从左至右分别为锄、斧、铲、犁铧。这些农具的使用()A.缓解了人口与土地的尖锐矛盾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C.说明铁犁牛耕在全国范围推广D.促进了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答案D解析战国时期由于诸侯混战,人口与土地的矛盾并不尖锐,故A项错误;这些农具的使用有利于农业的发展,进而推动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故B项错误;材料仅涉及铁犁,未提到牛耕,故C项错误;这些农具的使用说明农业生产工具在不断改进,有利于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故D项正确。2.(2019·兰州模拟)明清时期,制瓷中心景德镇发展迅速,从事商品生产的民窑,其数量和规模逐渐超过专门为官府服务的官窑,出现了官府委托民窑代烧瓷器的现象。这表明()A.自然经济开始解体B.生产技术提高,商品经济发展C.官府力图控制民窑生产D.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答案B解析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发生在鸦片战争后,故A项错误;材料中民窑的发展超过官窑,主要是因为生产技术的提高,商品经济发展,市场扩大的促进,故B项正确;C项材料未体现,故C项错误;资本主义萌芽指的是雇佣生产,材料未体现,故D项错误。3.(2018·重庆名校联盟3月联考题,29)1877年,《万国公报》刊发文章历数裹足的种种危害;1880年郑观应批判裹足“极其流弊,难罄形容”;1883年康有为创办戒缠足会,对女性“忍气吞声”“毁筋绝骨”的苦痛深表同情。该现象直接反映出()A.有识之士的倡议体现风气开化B.传统女性的社会地位逐渐提高C.女性裹足已引起舆论普遍关注D.废止缠足具有反清的政治色彩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1877年,《万国公报》刊发文章历数裹足的种种危害;1880年郑观应批判裹足‘极其流弊,难罄形容’;1883年康有为创办戒缠足会”可得出都属于社会习俗的文明开化,故A项正确。4.(2018·东北三省四市模拟)1877年严复赴英国海军学校留学,归国后任职福州船政学堂。1898年出版了赫胥黎的《天演论》译著。此后,“天演”“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等新名词很快充斥报纸刊物,成为社会最活跃的字眼。这反映了()A.洋务运动以培养翻译人才为目的B.《天演论》是戊戌变法的理论依据C.民族危机成为19世纪末主要矛盾D.严复是早期维新思想的主要代表答案C解析洋务运动以“富国”“强兵”为目的,故A项错误;《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是戊戌变法的理论依据,故B项错误;在1898年以后,“天演”“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等新名词成为各报纸刊物最常用的词语,说明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危机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故C项正确;严复不是早期维新思想的主要代表,故D项错误。5.(2018·茂名模拟)民国初年,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规定,学校不准祭孔、不准尊孔读经。袁世凯上台后,下令尊崇伦常,提倡礼教,尊孔之风甚嚣尘上,章太炎等首先站出来反对。针对孔教的争议()A.造成了立宪派与革命派之间的论战B.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学的对立C.引发了中国思想文化层面深刻变革D.推动中国由君主立宪走向民主共和答案C解析“袁世凯上台后,下令尊崇伦常,提倡礼教,尊孔之风甚嚣尘上,章太炎等首先站出来反对”之后,全国掀起了追求民主、科学的新文化运动,故C项正确。6.(2019·龙岩模拟)下表是“新中国成立初我国农业总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变化表”年份1949年1952年1957年所占比重84.5%74.7%62.3%据此推知,该时期()A.农业生产的效率不断提高B.国民经济比例日益失调C.现代化建设取得较大成就D.计划经济体制逐步确立答案C解析注意材料中“1957年”,这一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为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奠定了初步基础,故C项正确。7.(2018·韶关高三一模,31)下图(新华社照片)为1952年山西省平顺县西沟村一生产合作社的妇女识字小组在上课的情形。图片从一个侧面反映了()A.建国初期农业改造的完成B.新中国大众教育成绩显著C.新中国对公民人权的重视D.新中国义务教育逐渐开展答案C解析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是在1956年,与材料时间信息不符,故A项错误;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