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节选教学目标1、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探究特殊情节的处理意图及其效果。2、理解故事情节,体会环境的作用。3、学习红军指战员对待困难不屈不饶和积极向上的乐观主义精神。4、了解电视文学剧本的一般特点。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品味含义深刻的语言,理解故事情节,体会环境的作用。难点:含义深刻的语句,红军指战员丰富的内心世界,了解影视艺术的一般特点。课前准备:学生:认真朗读课文,查找工具书解决生字词,观看反映长征的影视作品。教师:查找有关影视艺术及红军过草地的资料,制作实用的教学课件。教学设想:让学生多朗读课文,尤其是精彩片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体会红军当年的处境。教学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说明导入新课用多媒体播放电视连续剧《长征》中红军过草地的片段。指名学生谈自己观后的感受。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中央电视台将王朝柱的电视文学剧本《长征》搬上屏幕。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就是从电视文学剧本《长征》中截取了四个场景,谈观后感受。引入预设情境根据时空画面的转换与人物对话推进的作品情节的发展,从一个侧面表现长征的。整体感知1、引导学生有感情的分角色朗读课文2、字词积累检查泥泞(nìng):因有烂泥而不好走。猝(cù)然:突然;出乎意外。惨然:形容心里悲伤。蓦地(mòdì):出乎意料地;突然。本能:有机体对外界刺激不知不觉地、无意识地(作出反应)。下意识:心理学上指不知不觉、没有意识的心理活动。是有机体对外界刺激的本能反应。旋即:不久,很快地。哽咽(gěngyè):哭时不能痛快地出声。万籁(lài)俱寂:形容一点声音都没有。万籁,各种声响。籁,从孔穴中发出的声音。驻步:停步。义同“驻足”。急骤(zhòu):急速。3、简要复述本文主要的故事情节。理清课文思路,尝试用准确、简洁的语言概括主要内容。全班交流,明确:1、读课文2、积累字词3、复述情节4、独立思考5、各抒己见把握文章整体内容一、炊断粮,战士饿死征途中;为救急,彭总举枪欲杀马。二、因饥饿,担架战士命垂危;让炒面,团长赴死入水塘。三、失战友,刘彭含悲致哀思;救战士,彭总忍痛杀战马。四、篝火会,战士高唱《马赛曲》;军粮至,红军沉浸欢腾中。4、小结:这篇课文充分渲染了长征过草地途中的险恶环境和悲壮场面,表现了红军指战员坚定的革命意志和积极向上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同时也细腻地展现了红军领袖特有的以革命人道主义为核心的丰富的内心世界。问题探究思考问题,学生讨论回答后,明确参考答案。1、课文中写道:“万籁俱寂的草地夜空,突然飞来用法语演唱的《马赛曲》的歌声。”唱《马赛曲》是什么意思?为什么用法语唱?《马赛曲》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革命歌曲。现为法国国歌。作于1792年1、默读课文2、同桌讨论3、全班交流培养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把握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奥地利、普鲁士武装干涉法国革命的危急形势下,表达了法国人民争民主、反暴政的革命意志和爱国热情。蔡畅、成仿吾等在法国留过学,深知这一段历史。面对困境,想到危急形势,便情不自禁地想起这首歌,用它来鼓舞战友的斗志,表达红军坚强的意志。2、攻占娄山关的英雄周团长,为什么要爬进水塘赴死?是否吃不了这个苦?(1)他主要是想节省粮食。(2)他失去了一条腿,要两个战士抬着他。他想,他是战友的累赘,为了不拖累战友,他爬进了水塘。(3)这要从当时的情况出发去理解。他失去了一条腿,再加上粮食奇缺,为不拖累部队,把生的希望留给战友,他毅然选择了死。这种理解较准确、全面。品味赏析一、课文节选了电视剧《长征》的四个场景。你感到这些场景中哪些情节是使你感动?读了剧中下面两段文字,你是否觉得心头一亮?你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1、刘少奇俯身拿起那袋所剩不多的炒面,1、分组讨论2、归纳总结3、确定两个组回答4、其他组补1、深层感知,引导学生学会围绕中心选材的写法。2、培养合作自语地:“多好的同志,都把生的权利让给了别人……”2、蔡畅:“主席,你有办法驱散大家的疲劳和饥寒吗?”3、毛泽东:“我哪里有哇!不过,我从《马赛曲》中感悟出了一条真理:在物质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