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八下7.《敬业与乐业》备课指导【重点难点点拨】一、需掌握的字的读音旁骛(wù)解剖(pōu)佝偻(gōulóu)承蜩(tiáo)烟卷(juǎn)亵渎(xièdú)咽气(yàn)层累(lěi)骈进(pián)强聒不舍(qiǎngguō)二、形似字正音组词三、掌握下列多音多义字四、词语积累断章取义:不顾全篇文章或谈话的内容,而只根据自己的需要孤立地截取其中一段或一句的意思。全副精力:全部精力。全副,整套,全部(多用于精神、力量或成套的物件)。圆满:没有欠缺、漏洞,使人满意。秘诀:能解决问题的不公开的巧妙办法。扯直耳朵:聚精会神地听。同业:同一种职业。游思:杂念。妄想:不切实际的想法。受用:享受,得益。五、文学常识1.作者简介梁启超(1873~1929)幼年聪颖过人。他在《三十自述》中说:“四五岁就王父(祖父)及母亲膝下授《四书》、《五经》,夜则就睡王父榻,日与言古豪杰哲人嘉言懿行,而尤喜举亡宋、亡明国难之事津津道之。”他6岁时,随父读《五经》,“父慈而严,督课之外,使之劳作;言语举动稍不谨,辄呵斥不少假借,常训之曰:‘汝自视乃如常儿乎?’至今诵此语不敢忘。”他8岁学作文,能写千字以上的文章。他对政治、经济、法律、教育、历史、地理的书无所不读,晚年尤喜研究哲学和佛学。他著作等身,以史学、哲学、佛学、文学为多。他一生为教育、为政治、为学术而奋斗,他说:“战士死于沙场,学者死于讲座。”他编著辛弃疾年谱,临死时,犹手抱《辛稼轩集》及《信州府志》,勤奋著述,至死不辍。2.作品简介课文编者考虑到选作初中语文课文的议论文章,篇幅不宜太长,论述的内容也以集中为宜,所以作了删节。课文共7段,总体结构是“总—分—总”式:开头总起全篇;然后分别论述敬业和乐业,两个分论点平行并列;最后总结全篇。条理清晰,纲举目张。3.讲演稿的语言特点讲演是在公开场合,面对听众阐明自己的意见、主张或讲述某种知识的一种说话形式。讲演的语言应通俗易懂,生动活泼,富于感情。讲演,必须用通俗浅显的语言讲述道理,让听众一听就明白;还要力求生动、形象,能够吸引听众。讲演,要用充满激情的语言把说理和抒情结合起来,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叩开听众的心扉。六、背景知识介绍本课是作者1922年对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生所作的演讲。对自己的职业采取什么态度,是人生一大问题。作者认为,“‘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在进行充分论证后,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指出“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殷切地希望青年学生发扬敬业、乐业的精神,去过人类合理的生活。七、文章主旨和结构分析这篇讲演针对听讲者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敬业与乐业”的论题,深入地论述了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殷切地希望青年学生发扬敬业、乐业的精神,去过人类合理的生活。第一部分(第1段):交代题目的来源,揭示全篇论述中心。第二部分(第2~6段):论述敬业和乐业的重要。该部分是这篇讲演的主体。第2段总启,下面分两层论述:第一层(第3~4段),论述“敬业”的重要;第二层(第5~6段),论述“乐业”的重要。第三部分(第7段);总结全篇,勉励人敬业乐业。八、重点语句分析1.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前一分句是说劳动是谋生的手段,不劳动,生活就难以维持。要生活下去,只有劳动。后一分句是说人类“消化面包”就是为了更好地劳动。2.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该句高度赞扬那些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并为之兢兢业业把事情做得没有欠缺、令人满意的人。3.须知苦乐全在主现的心,不在客现的事。此句意思是,一种职业苦不苦,乐不乐,不在于职业本身,而在于从事职业的人如何看待它。4.会打算盘的人,只有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这句话里面包含如下苦乐观:一是劳苦总是免不掉的,二是劳苦中也有快乐,三是可以从劳苦中找到快乐,四是劳苦中的快乐才是真快乐。值得记忆的语句:1.“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2.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3.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4.因为每一职业之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