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地域类型和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设计思路】农业地域类型与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也一直是高考的重点,侧重考查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从材料中提取并运用有效信息的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等。基于此,本课拟运用案例教学法,用对模拟区域和实际区域农业的区位选择的分析,提高学生的上述能力,并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知识构建】本课的考试要点是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形成条件,还有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其具体要求包括二个方面:一是要能根据区域农业生产特点判断出该地的农业地域类型,并能评价农业地域类型的发展条件;二是能对区域农业发展条件进行评价,能分析归纳区域农业生产的特点,并能对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措施。【教学目标】1.通过案例学习,提升学生对区域农业生产条件的评价能力,使学生能根据图文信息准确概括区域农业生产特点。2.通过课堂讨论,提升学生比较分析能力、提取信息和运用信息能力,语言表达能力。3.进一步强化可持续发展思想,树立全球意识【重难点分析】1.教学重点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综合思维、辩证思维能力的提升,可持续发展观念和因地制宜思想的强化,从文字、图表中提取有效信息能力的强化,审题能力的强化。2.教学难点区域农业生产条件的评价、存在问题的分析、区域农业合理发展方向的确定。综合思维、辩证思维能力的形成和强化。【课前准备】编制导学案,让学生自主整理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分布、特点、发展条件,引导学生主动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对学生所做的导学案进行认真批阅,找出共性问题和虽是个性,但具有讨论的问题教师预设课堂情境,设置教学细节和课堂上学生合作讨论的形式、内容等。让学生提前准备好“世界地形图”、“世界气候分布图”、“中国地形图”、“中国气候分布图”等课堂分析需要的材料。【课堂活动设计】第一部分:复习课导入设计(2015年江苏卷)图1为“2011年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类型分布格局图”。读图回答23—24题。2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Ⅱ区人口稠密是其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推动力B.Ⅲ区内部不同省区间农业机械化水平差异大C.Ⅳ区具有耕地面积大、土地后备资源多的优势D.Ⅴ区自然条件差是限制其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24.在现代农业发展规划中,可定位为粮食生产型农业区的省份主要位于()A.Ⅰ区B.Ⅲ区C.Ⅳ区D.Ⅴ区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课堂①投影2015年江苏卷学生思考,小组合作讨让学生认识该部分考点在图1图1整理23、24题。展示导学问题:请分析这两道试题的考点。②投影考试说明中相关要求。展示导学问题:请分析2015年江苏卷的23、24题是如何体现这些考点的。论,交流各组讨论成果高考中如何考,考到什么程度,消除高考神秘感。学习目标展示投影学习目标,要求说出关键词。①朗读学习目标;②迅速说出关键词明确目标,提高学生的有意注意。探究活动1: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农业地域类型的地区分布、特点及其形成条件。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课堂整理①投影图1。展示导学问题1:请说出这四种农业地域类型或农业类型的名称②先投影图2中世界图,展示导学问题2:指出图1四种农业地域类型在图2中间世界图中的主要分布区。③依次投影水稻种植业、①学生抢答导学问题1、2。②分组讨论导学问题3,交流汇报讨论结果。③全班讨论导学问题4。巩固基础知识,提高综合分析能力、比较分析能力,学会因地制宜地提出问题解决的措施。图2东南亚东南亚亚布宜诺斯艾斯图1商品谷物农业,展示导学问题3:请比较这两种农业地域类型生产特点和区位条件的差异,并思考水稻种植业的发展方向。④投影混合农业、大牧场放牧业分布图,展示导学问题4:这两种农业地域类型中都有畜牧业,其生产特点有什么不同?思考:我国牧区畜牧业应从这两种农业地域类型中借鉴什么?【内容解析】表1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内容解析]图2表示世界农业地域类型的典型分布区,甲图为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