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学习说不尽的桥教学目标:1、领略我国丰富的桥文化,提高文化素养。2、增强学生利用网络等多种工具收集、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3、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意识。4、提高言语表达能力。教学重点难点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积极性,欣赏桥上附着的文化及其内涵。对收集的大量材料进行归纳、分析并从中探究出有价值的内容。教学准备:1、师生共同确定四个探究子课题:①桥的专业知识;②桥与文学;③桥与艺术;④未来之桥。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围绕自己的任务,分头展开探究,自习课上分小组整理汇报资料。教师在此过程中引导和帮助学生搜集信息和筛选信息。2、提供给学生正确的网址,减少学生搜索的盲目性,尤其是搜索引擎,如:雅虎:(http://www.yahoo.com.cn)、搜狐:(http://www.sohu.com)、百度:(http://www.baidu.com)、谷歌:()3、教师制作webquest,用网络探究的形式,引导学生对网络资源进行查找、筛选、分析、讨论,然后做成网页、文档或幻灯片等电子作品,同学之间利用Internet提供的E-mail、BBS、聊天室等交互手段互相展示、交流,共同获取知识,最后教师与学生对各学习小组生成的学习结果进行整合,用一节课的时间进行展示及综合性评价。以下是本次综合性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课堂展示的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一、导入记得明代大艺术家董昌其说过:诗以山川为境,山川亦以诗为境。桥,作为架设于山水之间的建筑物,自然也具有了诗的意境。桥之美,美在其万千的姿态;桥之美,美在其与周围环境的融合;桥之美,更美在其跨越时空的气度与襟怀!今天就让我们把近一个月来对桥——这一集力学、数学、文学、艺术、哲学于一体的充满迷人魅力的建筑物的学习和探究的成果作一下汇报和展示。二、展开活动第一章青山隐隐水迢迢——桥的建筑之美师用幻灯片出示三个问题,引导学生回答有关桥方面的专业知识。(一)桥,作为一种实用性很强的建筑物,它具有怎样一些特点?(二)中外桥梁在建筑材料与风格诸方面有哪些异同?试举例说明。(三)就单纯的建筑物而言,你还有什么独特的收获与大家分享?生用自己的作品或掌握的资料多方面展示,明确答案。小结引入下一环节:刚才专业组的同学带我们认识了桥表面的庄严与沉默,但我们觉得桥不只是硬邦邦的木头和冷冰冰的钢筋水泥架构出的空洞的躯壳,我们觉得她是活的,她一直在历史风尘的背后饱含沧桑地微笑着、注视着、守护着、传承着,此刻,让我们穿过桥坚硬冷涩的躯体,去感受她迟缓却沉稳有力苍老却敏感细腻的内心世界吧。第二章玉人何处教吹箫——桥的文学之美师用幻灯片出示三个问题,引导学生回答有关桥方面的专业知识。(一)桥,不仅是一种具实用价值的建筑物,它还是文学美的凝聚,你觉得它与文学的渊源体现在哪些方面?(二)你可否从文学的角度与同学进行互动?(三)你能演绎桥与文学的完美结合吗?生用自己的作品或掌握的资料多方面展示,明确答案。小结引入下一环节:桥,她俯瞰历史的波涛汹涌,倾听时代的稳健步伐,她随和成一条直线,谦卑成一弦弯弓,但正是这种深沉厚重的文化内涵与包容一切的气度使桥具有了无比优雅与从容的美。第三章疏影横斜水清浅——桥的艺术之美小组代表:师用幻灯片出示两个问题,引导学生回答有关桥方面的专业知识。(一)你领略到桥的风采,品味到桥的神韵,感受到桥的喜怒哀乐了吗?用你的作品来展示一下你所触摸到的桥的灵魂。(二)桥的灵魂实质上是人类灵魂的折射,人类灵魂有多高尚,桥的灵魂就有多耀目。请你谈谈对“人”之于“桥”,“桥”之于“人”的关系的理解。生用自己的作品或掌握的资料多方面展示,明确答案。小结引入下一环节:踏上现今坚实的桥面,我们遥望到了岁月尽头斑驳的桥的背影,对于未来的桥,我们更是心存幻想与憧憬。第四章自此改名为折柳——桥的设想之美让学生在网络上展示自己设计的桥梁,并陈述设计思路,其他同学可作评价。三、教师总结1、今天,在短短的四十余分钟时间里,我们携手从桥的这头走到了桥的那头,我们不敢贸然地说我们已读懂了桥,进入了桥的灵魂深处,但我们可以肯定地说,我已与桥有了一次亲密的接触,已隐约地听到了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