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渠精神助推“两学一做”若干思考摘要。红旗渠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具有内在逻辑的统一,时代的发展不断赋予其内涵新的价值意蕴。其精神内涵实事求是、勇于担当、不等不靠、依靠群众、坚韧不拔、敢于斗争、勇于牺牲、乐于奉献的精神都是当代共产党人学习的典范。以红旗渠精神所展现出的宗旨意识、坚定信念、群众路线、艰苦创业等精神来推动“两学一做”活动的展开,解决党员队伍在思想、组织、作风、纪律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对于保持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具有现实意义。关键词:两学一做;红旗渠精神;时代价值“两学一做”是新形势下推进党的建设的重要一环,是中央为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巩固拓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成果做出的重大战略举措。其基本内涵是“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这一内涵的基础在学,关键在做,即如何做一个讲政治、有信念;讲规矩、有纪律;讲道德、有品行;讲奉献、有作为的合格共产党员。红旗渠精神正契合了这一要求,其内涵体现了共产党员的高风亮节、高尚品德、政治立场和献身精神,是引领广大党员砥砺前行的强大精神动力。一、红旗渠精神的内涵再认知20世纪60年代,在党的领导下,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河南林县30万儿女凭着一双手、一把揪、一种理想、一份信念、一种精神,苦战10年,硬是在太行山的悬崖峭壁上开凿出一条长达1500公里的“人工天河”,彻底改变了林县人民的命运。人们把修渠过程中所体现出的诸如实事求是、勇于担当、不等不靠、依靠群众、坚韧不拔、敢于斗争、勇于牺牲、乐于奉献等精神加以提炼,形成了目前“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16字红旗渠精神。16字精神的表述简练便于宣传,获得了广泛的认同,但其内涵博大精深,不是16字就能涵盖的。基于16字精神的解读,可以从以下4个方面进一步感知。(一)红旗渠精神是中华民族“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优第1页共8页良品质的时代体现红旗渠工程上马之时,正逢中国“三年困难时期”,可以说资金缺乏、技术落后、人才储备不足、吃饭都是大问题,困难程度可想而知。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林县人民不等不靠、立足自身,从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中华民族伟大精神中汲取营养,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巨大豪情,做出“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重大决策。林县县委深知国家财政困难,因此,从做出决策的第一天起,就做出了“自力更生为主、国家辅助为辅”的建渠方针。依吃糠咽菜,风餐露宿的精神,靠自筹资金、自制工具、自筹粮食、自学技术、自备建材、自制炸药、自建工厂等方式方法,最终书写了历史、创造了奇迹。资料显示,红旗渠工程总投资的81.32%有县、社、队三级自筹和农民劳动积累;上工地民工自带镢头、铁锨和抬筐,个人没有的生产队负责自备;民工自带口粮,不足部分由集体储备粮补足,蔬菜由生产队统一送到工地;改装设计了1025个罐车、32个自动流土器、4460个滑管、2633个游杆、2000多辆小推车、5230多副水桶、26.3万件洋镐、38000多斤拧绳;自制6890万吨炸药,烧制4.2亿多斤石灰[1]。所有这些充分说明,在严重缺乏资金、技术、粮食和物质的条件下,林县人民不畏困难,继承中华民族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优良品质,硬是杀出了一条血路,解决了数百年来林县人民缺水盼水的问题,为林县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不朽贡献。(二)红旗渠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理念的最好诠释一切为了人民是共产党人赢得民心的根本所在。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性质和宗旨,把“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作为最根本的工作方法。新中国成立前,为了水,林县人民数百年奋斗不止,一部林县史,就是一部林县人民寻水抗荒的历史。新中国成立后,林县县委做出引漳入林的重大决策,在修渠过程中,一大批党员干部始终走在前面,勇挑重担、敢于担当,涌现出一大批诸如铁姑娘队、青年突击队、凌空除险队等各种优秀团体;涌现出优秀炮手常根虎、除险队长任羊城、铁姑娘李改云等先进个人。正是在党的英明领导下,在广大党员的行动感召下,林县人民才能够紧紧团结在一起,创造出被周恩来总理称为新中国两大第2页共8页奇迹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