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选修1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课标】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基本史实,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考纲】商鞅变法【知识结构】【互动探究】一、春秋战国时期改革的背景材料一:(楚庄王)八年,伐陆浑戎(在洛阳西南),遂至洛,观兵于周郊。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楚王问鼎小大轻重,对曰:“在德不在鼎。”庄王曰:“子无阻九鼎!楚国折钩之喙(折掉戟的钩尖),足以为九鼎。”王孙满曰:“……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楚王乃归。——《史记·楚世家》材料二:用心爱心专心BC476BC475东周战国春秋西周BC771春秋——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年)——奴隶社会的逐渐瓦解时期战国——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前221年)——封建社会的逐渐形成时期BC221BC1046朝代更替结构示意图楚国称王;三家分晋;田氏代齐材料三:春秋战国时期,代表社会各阶级、阶层利益的思想家纷纷著书立说,产生了儒、道、墨、名、法、阴阳、纵横、农、杂等各家思想流派,他们针对当时社会上和学术上的各种问题,展开讨论,争相发表不同的见解,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材料四:春秋近300年,大小战争约500场,争霸不断,到战国七雄,此时出现局部统一,其间纵横捭阖,战争仍频。根据材料归纳春秋战国时期变法运动的背景:即社会转型(大变革)的表现。①政治:周王室衰微,诸侯势力逐渐强大;宗法分封制的逐渐瓦解。②经济:生产力的提高;以井田制为标志的土地国有制度逐渐被破坏;封建生产关系产生。③思想:百家争鸣,各家学派纷纷提出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案。法家学说更是为各国的变法提供了思想武器和理论指导。④争霸和兼并战争频繁。二、春秋战国时期的改革(一)春秋时期的改革管仲改革1.目的:2.内容3.意义增加了国家的赋税收入,使齐国迅速强大起来,在争霸中率先成为中原霸主。客观上打破了井田的界限,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对其他诸侯国起了榜样作用。其他改革:农业税作为一种在农村征收、来源于农业并由农民直接承担的税赋,已在中国存续了2600年之久,期间共经历了五次大的调整和变化。总的看来,历史上农业税制变化的趋势是由繁到简,但无论形式多变、名称多变却未改变农业税作为国家主要税种和收入来源的地位与作用。新中国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经表决决定,于1958年6月3日通过的农业税条例自2006年1月1日起废止。农业税的设立与废止对我国社会发展都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它们的设立与废止背景却是截然不同,试说明。设立原因:春秋时期生产力提高,私田增多,井田制逐步瓦解,政府税收减少,为增加税收,适应争霸战争的需要而对农业设立赋税。农业税废止背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三农”问题成为阻碍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实现经济的继续发展而废止。(二)战国时期的改革1、变法的背景:阶级基础: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内在动力:富国强兵战国时期,随着封建经济的不断发展,新兴地主阶级的经济地位不断提高,政治势力也越来越大,并成为一种强大的阶级力量。生产力的发展引起了生产关系变革。井田制和与之相适应的奴隶制剥削方式瓦解,奴隶制经济基础崩溃。同时,各国统治者希望通过变法改革,增强在用心爱心专心激烈兼并中的军事力量,实现富国强兵。李悝在魏国进行变法。魏国通过变法,在战国诸雄中率先强盛起来。2、李悝、吴起改革内容与作用:人物内容成效魏文侯变法李悝政治“选贤任能,赏罚分明”,改革旧的世卿世禄制度改善了吏治,削弱了旧贵族特权经济“尽地力”的农业政策“废沟洫”,铲除井田的疆界法律强调法治作用,制定《法经》我国第一部法典;维护秩序,稳定政局吴起军事创建强大军队“武卒”,使“秦兵不敢东向”影响有效打击了旧制度,增强了国力,魏国迅速崛起;开启了战国大变法运动的序幕。三、春秋战国时期改革总结:1、比较管仲改革与李悝变法的异同名称分类管仲改革李悝变法时间春秋时期战国时期内容经济上涉及对井田制的变革“相地而衰征”改变世卿世禄制;“尽地力”;“肺沟洫”;强调法治。成效增强了国力,使国家迅速崛起,成为当时比较强大的国家。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