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发展和列宁主义的诞生教学目标1.知识方面: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19世纪70年代后期欧美工人运动内重新高涨;马克思、恩格斯对工人运动的指导;第二国际的成立;第二国际的组织形式;第二国际历次代表大会通过的决议及其作用;恩格斯逝世后第二国际内部修正主义的泛滥;马克思主义在俄国的传播;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的召开和列宁主义的诞生。2.能力方面:(1)通过对第一国际和第二二国际建立的历史条件、组织形式和面临的任务等方面进行比较,培养学生运用对比的方法,正确认识历史事物的能力。(2)通过对修正主义产生的社会根源和历史根源的分析,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3.态度、价值观方面:(1)通过对第二国际建立、初期活动及其作用的教学,使学生受到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教育。(2)通过介绍革命导师马克思、恩格斯、列宁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奋斗的事迹,培养学生坚持真理和为人类进步事业勇于献身的精神。4.学法指导方面:(1)引导学生对第二国际成立的历史条件和俄国社会民主工党成立的历史条件进行归纳,帮助学生掌握归纳和分析的方法。(2)引导学生对第一国际和第二国际进行比较,让学生学会对发生在不同时期的同类历史事件进行比较的方法。重点、难点分析1.重点分析:(1)19世纪晚期欧美的工人运动和第二国际的建立是重点。这一部分的内《际是作为第二国际成立的背景材料出现的。19世纪晚期欧美工人运动重新走向高涨,工罢工次数增多,规模扩大,在工人运动高涨的形势下,欧美各国工人阶级政党和组织相继建立,马克思主义也得到了进一步传播,在斗争中工人阶级要求加强国际间联系和合作的呼声越来越高,第二国际正是适应这种要求建立起来的。在这一时期马克思、恩格斯继续与各国工人运动保持密切联系,并给予指导。马克思逝世以后,恩格斯一如既往,在第二国际的成立过程中实际上起了领导作用。学习这一部分内容,有利于引导学生将历史事件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去考察,同时还可以使学生受到国际主义等方面的思想教育。(2)列宁主义的诞生是重点。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俄国无产阶级政党——布尔什维克党的建立。从这时起,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的思想体系,被称为布尔什维主义,它的出现,标志着列宁主义的诞生。列宁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同俄国工人运动实践相结合的产物,这一思想体系对俄国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展及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一部分内容虽然在教材中所占篇幅并不大,但和后面内容联系紧密,所十分重要。2.难点分析:比较第二国际同第一国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分析产生不同点的原因是苏第二国际同第一国际都是国际性的工人组织,都建立于工人运动从低潮走向高潮的历史时期,在组织和建立过程中,都得到了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导。第二国际同第一国际有以下不同:第一,第一国际由各国工人团体组成,第二国际主要由社会主义政党组成。第二,参加第一国际的主要是少数欧洲国家的工人组织,它还只是一个宣传和鼓动的团体,而第二国际的活动范围已扩大到整个欧洲和北美。造成以上两点不同的原因是第二国际成立时比第一国际成立时国际工人运动发展的水平高,范围广,而且各国人民政党和组织已广泛建立。第三,在组织上,第一国际实行较严格民主集中制,规定加入国际的各工人团体是它的支部,而第二国际组织较松散,用心爱心专心国际不是各国党的上级组织,各国党是独立自主的。第二国际的这种组织特点是当时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水平造成的。这时期各国工人阶级均先后成立了自己的政党或组织,各国情况千差万别,各国党需要根据本国情况独立自主地制定自己的路线和和策略。马克思主义此时也已得到相当广泛的传播,许多党的领导人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较丰富的斗争经验,完全能够独立自主地决定本党的战略策略。教学中,必须引导学生结合当时国际工人运动水平和发展形势,进行讨论、分析,形成正确的认识。课堂教学设计师:19世纪晚期,资本主义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发展时期。随着以电气工业为代表的第二次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