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的新装“自学互帮导学法”课堂教学设计课题课时第二课时课型新授课修改意见教学目标1、分析人物形象,提高语言感受能力。2、理解童话中夸张和想象的作用,提高阅读浅析童话的能力3、联系现实生活,体验反思,培养敢说真话的良好品质教学重点分析人物形象,提高语言感受能力,深刻把握作品深刻的思想意义教学难点理解童话中夸张和想象的作用,提高阅读浅析童话的能力学情分析学生基础不是很好,字词掌握较差,语言的表达能力欠缺,由于目前教材与实际生活有些差距,所以学生学习缺少热情,上课不爱主动积极回答问题,目前很难在短时间内提高他们的语文综合能力。但他们的课外知识积累丰富。学法指导朗读法讨论法探究拓展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效果预测(可能出现的问题)补救措施修改意见一、动机激趣1、复习旧知识1、回顾故事情1、分析问1、给二、出示学习目标三、进入正课(一)析分析人物形象故事里的他们有怎样的性格特点?从文中找到相关依据,并说明作者运用了什么手法?皇帝爱新装问题:1、文章开始写出皇帝的什么嗜好?2、“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这可能吗?这是什么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骗子做新装问题找出在故事情节发展中起着关键的作用的语句,并说说它为什么是关键语句。皇帝穿新装问题在根本不存在的“新装”面前,很多人都不敢说真话。想一想他们不敢说真话的原因是什么?老大臣、“另外一位诚实的官员”:皇帝:导入新课。[来源:学科网ZXXK]2、直接出示学习目标。3引导学生结合课件通过一系列问题分析人物形象。4、引导学生品味文章语言。5总结归纳学生发言。6、引导学生合作探究,教师巡视,适时点拨。7、引导学生探究写法。8、引导学生感节、要点。2、结合老师出示的课件分析人物形象。3、独立思考老师出示的问题。4、小组合作5、展示学习成果。6、探究写法、感悟主题。7、完成课堂检测。8、展开想象,续写课文。题不深入。2、独立思考的能力欠缺3、语言组织能力差,表述不清。抓不住重点……足思考的时间。2、教师耐心引导。3、多鼓励,少批评,给学生自信。……老百姓:皇帝展新装问题概括出皇帝、大臣及官员、小孩的性格特点。皇帝--大臣--骗子--孩子--(二)、合作探究(看新装)1、阅读文章第五自然段关于皇帝心理活动的描写。请分析2、文章为什么要写皇帝与他的亲信三次察看织布的情景,可否只写其中一次?2、为什么皇帝与他的亲信们都不敢说真话?3、文中提到老大臣、官员以及皇帝的随员时,用了以下褒义词,“诚实”“有理智”“称职”“善良”“高贵”,特别是多次提到“诚实”等,此处的写法及用意是什么4、钳口术:骗子的骗局为什么能得逞?(三)想一想1、为什么安排一个小孩来揭穿骗局?2、作者写到皇帝光着身子试新衣就已经达到讽刺的目的了,为什么还要在悟主题。9、课堂检测,查漏补缺。……情节上安排游行大典?其用意是什么?四、小结最可爱者最可恨者最可鄙者最可爱者五、写法探究通过人物分析,可以看出童话最突出的两种表现手法是什么?(夸张想象)六、悟感悟主题本文围绕,并通过描写人物的语言、、分别刻画了、、、等人的形象,揭露统治者愚蠢虚伪和自欺欺人的本质,启迪人们做一个纯真无畏的人。八、课堂检测(阅读5---22)1、哪些词语写出皇帝极端恐惧的心理?2、“骇人听闻”如何解释?它在本段指的是(D)A皇帝什么也没看见B皇帝怀疑自己是最愚蠢的人C皇帝怀疑自己不够资格当皇帝D什么也没看见就是一个最愚蠢最不称职的人。3、两位诚实的官员为什么抢先介绍(D)A故意蒙骗皇帝B替骗子说话C他们没有看出骗子的花招D为了证明自己是称职的4、对文中“诚实”一词理解正确的是(C)A、褒义词表示两个官员忠诚老实B、两个官员欺骗了皇帝,用词不当C、这里是褒义词贬用,带有讽刺意味5“‘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有穿呀!’一个小孩最后叫了出来”这句话分析正确的是:(A)A.表现小孩天真,无私无畏,敢说真话。B.表现小孩子机智勇敢。C.表现小孩子胆子大,不怕别人说他愚蠢。D.表现小孩子看出皇帝的愚蠢。6.“上帝哟,你听这个天真的声音!”“天真”的原义和在文中的意思是:(B)A.性格活泼、浪漫。表示小孩纯朴的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