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行星的运动【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人类对行星运动规律的认识过程,知道地心说和日心说对立观点的差异所在。2.知道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的内容和科学价值;知道第三定律中的k与中心天体质量有关,与行星质量无关。3.能用开普勒行星运动三定律分析一些简单的行星运动问题。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视频呈现,让学生了解人类对行星运动的认识过程。2.设置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开普勒三定律。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科学家关于天体运动问题的研究历史中,感悟科学求真、求简的科学思想方法和科学精神。【预习任务】1.阅读课本P32第一、二段及“科学足迹”,了解人类对行星运动规律的认识过程。回答以下问题:(1)地心说和日心说两种基本观点的内容是什么?代表人物?观点争论的焦点是什么?(2)分析开普勒根据什么判断行星的运行轨道是椭圆而非圆?(3)精读P32“做一做”,体会、总结椭圆有什么特点?2.仔细阅读开普勒行星运动规律的内容,知道开普勒从哪几个方面描述了行星围绕太阳运动的规律。回答以下问题:(1)记住开普勒三个定律的内容:(2)分析开普勒第二定律中的“面积”,如何由面积定性比较近日点与远日点速度大小?(3)阅读本节最后一部分,把行星的运动轨道看作圆时,开普勒三个定律的内容可表述为:【思考与讨论】1.木星的公转周期为12个地球年,设地球至太阳的距离为1天文单位,那么木星至太阳的距离为________天文单位。(可用根式表示)2.两个行星质量分别为m1、m2,它们绕太阳运动的轨道半径分别为R1、R2,如果m1=m2,R1=4R2,那么,它们的运行周期之比T1:T2=______。【自主检测】1.完成课后33页第2题,体会开普勒定律普遍适用于天体的运动。2.完成课后33页第3题,知道“静止”的含义,明确卫星绕地球运动和行星绕太阳运动的“k”是否相同?3.完成课后33页第4题,体会行星和彗星运动规律的异同。【组内检查】1.说出地心说和日心说两种基本观点的内容是什么?代表人物?观点争论的焦点是什么?2.记住开普勒三个定律的内容3.怎样由面积定性比较近日点与远日点速度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