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份医疗质量关键环节、重要部门、重要岗位工作检查的反馈急诊科ICU1、急诊科分诊患者不及时,引起患者家属的不满,是医患关系紧张的重要原因之一;2、交接班纪录混乱,有时存在口头交班现象,无书面记录;3、院外急救时,急救箱内急救药品补充不及时;4、急救病历书写不规范,缺项存在,如:在急救病历中只写主诉、无体格检查、诊断与处理等,无法提供任何信息;5、ICU医护人员对新设备、新器械无熟悉掌握。药剂科1、药剂科人员对相关法律、法规了解很少;2、根据《抗菌药物临床用药指导原则》,未制定临床医师合理应用抗生素的指导意见;3、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检测记录不全。输血科1、输血申请单中无床号,住院号。2、血袋交回记录不全,无销毁记录;3、无输血反应记录本。麻醉科1、术前医嘱不规范;2、术前检查不全;3、有些病历缺术前讨论;4、医护人员术后管理不到位。产房1、待产室有异味,产妇离开待产室后无及时消毒;2、医用废弃物黄色垃圾袋内严格密封装,未严格分类,无明显的标示;3、无菌物品放置不合理;4、布置不合理,不符合功能流程要求和洁污分开的要求,且区域标示不明显。内科、外科1、住院病历书写质量下降;2、诊断依据不合理或依据不充分;3、有些病历缺三级医师查房记录;4、无辅助检查结果的分析处理;5、14项核心制度落实不彻底;6、外科手术期管理措施不到位;7、无手术审批制度的执行内容;整改意见1、加强中午、夜间值班人员的管理,任何时间段交接班都要有书面记录。2、护理部要对急诊导诊护士加强培训,避免在导诊时出现急诊不急而引发医患纠纷。3、参考《病历书写规范》加强急(门)诊病历的规范书写。4、药剂科根据《抗菌药物临床用药指导原则》制定我院临床医师合理运用抗生素的指导意见,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的跟踪,并做好记录。5、加强血库的质量控制,保证临床用血安全,6、院感科平时要加强对产房的检查,提出整改意见,并反馈给有关负责人进行整改。7、内、外科临床医师按《病历书写规范》加强病历的书写工做,严格落实医疗核心制度。2015年3月份医疗质量关键环、重要部门、重要岗位的工作检查的反馈外科、内科1、外科病历书写主诉过于简单。2无辅助检查结果的分析处理;3异常辅助检查结果在相应的病程记录中无记录;4医患谈话中无相应的内容。5在病程记录中无上级医师签名;内科1、无科主任签名;2、无抽取血标本时间。药剂科1、查对制度执行不彻底;2、无合理应用抗菌药物记录,培训记录,每季度无药讯价绍新药、药物不良反应等;麻醉科1、麻醉记录不详细;2、手术室工作流程建立,但存在不规范操作等问题;3、与临床没有建立保持良好沟通的机制。ICU1、交接班混乱;2、未制定合理的工作流程和操作规程及应急处理措施;3、对监护过程中的异常参数无分析及处理记录。整改意见:1、临床科室要加强对《病历书写规范》的学习,提高病历书写质量,科室质控员、科主任加强对出科病历的质量控制。2、麻醉科、输血科要按自己科室的操作规程进行操作。3、ICU对医护人员进行急救培训的同时要加强对各种急救设备操作的培训。2015年5月份医疗质量关键环节、重要部门、重要岗位的工作检查的反馈输血科1、输血记录有漏项。2、无临床输血知识培训记录,缺输血管理委员会主持的输血管理工作会议记录,会议通报。药剂科1、药房药品种类不全;2、药房药物摆放紊乱;3、过期药品销毁不及时,记录不全;4、特殊管理药品,管理不规范。内、外科1、各种登记运行不规范,内容空洞;2、核心制度落实不得力;3、病历书写对诊断“急性阑尾炎伴穿孔”外科急诊,无上级医师参加的治疗方案的讨论与查房意见,与患者及家属知情谈话记录过于简单。对相关检查阳性结果,无分析与处理。4、病历现病史中对本次发病后的治疗、伴随症状、疾病的转归描述不全,阴性症状较多,但与主要症状无关。术前只有小结无讨论。急诊与ICU1、急诊科医护人员对急救设备(心电监护仪、吸引器,洗胃机、除颤仪、简易呼吸机等设备)现场操作不熟练。2、急诊留观病历和急诊门诊日志的书写质量差;3、无ICU病重、危患者知情告知制度的建立。整改意见:1、急(门)诊值班医师规范书写急(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