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地区【重点】1.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2.西北地区从草原到荒漠的景观变化及其原因【难点】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及其成因【教学用具】西北地区教学课件【教学过程】(导入)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我们既领略了“千里冰封”的北国风光,也欣赏了山青水碧的江南美景。今天,我们一起到西北地区去走一走,看一看,那里的荒漠、戈壁、雪山、绿洲,还有茫茫的草原,淳朴的风俗民情将会给我们一种全新的感觉。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区域地理的第三节—西北地区(课件展示)中国地理区域图、西北地区的位置和地形图(学生活动)确认西北地区的范围(简要总结)西北地区大体上位于大兴安岭以西、长城和昆仑山-阿尔金山以北,包括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和甘肃省北部。(学生活动)在图中找出西北地区主要的地形区:内蒙古高原、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天山、吐鲁番盆地、塔克拉玛干沙漠。(讲解)内蒙古高原地势较平坦,风蚀作用显著,戈壁滩上形成奇形怪状的风蚀城堡、风蚀蘑菇等。(思考)-新疆地形有什么特点?(学生讨论)(课件展示)三山夹两盆(简要讲解)新疆地形的显著特征是山脉和盆地相间。天山横亘在塔里木盆地与准噶尔盆地之间,山顶终年积雪。吐鲁番盆地是天山山间断层陷落盆地,是我国地势最为低洼的地区。塔里木盆地中有我国面积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在沙漠地区,随处可见绵延起伏的新月形沙丘。(课件展示)北方、南方、西北地区面积与人口对比表(思考)-从面积、人口占全国的比例看,本区与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有何不同?(学生回答)(简要讲解)东部季风区的两个区面积不到全国的一半,而人口约占全国的95%,说明东部人口密度大,人口稠密;西北地区正相反,面积比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都大,人口却少得多,说明本区人口密度小,人口比较稀疏。(课件展示)西北地区民族构成录像、中国民族分布图(提问)西北地区都有哪些民族?他们大致分布在哪些地区?(讲解)西北地区以汉族为主,大致占2/3。少数民族主要有蒙古族、回族、维吾尔族等,他们分别分布在内蒙古、宁夏、新疆。(学生活动)利用“中国地形图”,量算内蒙古呼和浩特、新疆喀什到最近海洋的直线距离。(课件展示)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思考)-1.呼和浩特、喀什的年降水量大致是多少?-2.两地降水量产生差别的原因是什么?(课件展示)西北地区的位置和地形图(讲解)西北地区东部的呼和浩特距海较近,海洋水汽可到达,所以降水较多;西部的喀什距海较远,又有山岭相隔,到达的水汽很少,所以降水十分稀少。(课件展示)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思考)-西北地区年降水量与北方地区、南方地区的年降水量有何不同?(学生讨论回答)(简要总结)北方地区、南方地区地处东部季风区,受夏季风的影响,比较湿润,尤其是南方地区更加湿润;西北地区因为深居内陆,并且有山岭阻隔,年降水量多小于400毫米,并且从东部向西部减少到200毫米、50毫米以下,干旱是本区的主要特征。(深化问题)1.在西北地区降水特点的影响下,它的地表植被及景观会出现什么变化?2.植被为什么会如此更替变化?(课件展示)西北地区草原和荒漠的分布图(学生讨论)(简要总结)由东向西降水越来越少,地表植被大体呈现草原-荒漠草原-荒漠的变化。内蒙古东部的呼伦贝尔盟草原,夏季降水稍多,水草丰美,马牛羊成群。贺兰山以西的内蒙古西部,甘肃河西走廊,新疆两大盆地,由于降水越来越少,草原上的牧草越来越矮小稀疏,逐渐成为荒漠。(课件展示)荒漠地区的景观(提问)-荒漠地区生长哪些耐旱植物?牲畜以什么为主?(学生思考回答)(简要总结)荒漠地区地面主要为石质戈壁或沙丘,只生长极少数的胡杨、芨芨草、骆驼刺等耐旱植物,其中胡杨林耐盐碱,生长快,是西北地区重要造林树种。荒漠地区的牲畜以耐渴的骆驼为主。(新课结束,复习反馈)【板书设计】第3节西北地区一、概况1.位置和范围2.地形-高原盆地为主,多沙漠、戈壁东部:内蒙古高原西部:三山夹两盆吐鲁番盆地塔克拉玛干沙漠3.人口和民族二、从草原到荒漠的变化1.形成原因:深居内陆2.地表景观:由东向西的植被:草原-荒漠草原-荒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