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第四节输血与血型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能说出ABO血型的类型2.知道人体的血量及输血原则3.认同我国的无偿献血制度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3)通过讨论,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义务献血的意义,树立自愿义务献血的意识。教学重点知道人体的血量及输血原则教学难点认同我国的无偿献血制度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首先给学生出示一张遮蔽了字幕的图片。图片展示的是街边一个人头攒动的场景,让学生猜猜这些拥挤的人们是在干什么?引入课题二.自学自测(阅读教材P76-77),完成高效课堂·预习导学学生解读,教师点拨:1.血型的发现:奥地利科学家兰德斯坦纳。2.血型的分类:A型、AB型、B型、O型3.输血原则:同型输血4.血量:一次失血超过1200-1500毫升,就会发生生命危险。健康成年人每次献血200-300毫升是不会影响健康的。三.合作交流1.小组内分析:临床上常根据病人病情的需要,有针对性地选用不同的血细胞成分或血浆成分输入病人体内,对于严重、大面积烧伤或严重血小板减少症患者,你认为应该分别输入什么血液成分?为什么?2.小组讨论:有人把O型血称为“万能血”,你认为这种说法有道理吗?3、《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第九条规定:血站对献血者采集血量一般为200ml,最多不超过400ml。这是什么原因?献血以后应该注意补充哪些营养成分?4、我国目前实行无偿献血制度,将来等你长大成人了,你愿意参加无偿献血吗?请说出你理由。教师点拨:1.严重贫血患者,主要缺乏红细胞,应输红细胞;大面积烧伤的患者,丢失的主要是血浆和组织液,所以应输血浆。血小板减少者,缺少的只是血小板,只输血小板即可。2.这种说法有一定的道理。因为在没有同型血而情况又紧急时,O型血可以少量输给其他A型、B型和AB型任何血型的患者,所以称为“万能血”。但是,大量输血时仍需实行同型输血。3.如果一次献血200-300毫升,所丧失的血浆成分可以由饮食吸收,很快得到补充,丧失的血细胞也可以由骨髓在短时期内制造出来。四.当堂达标:完成高效课堂·达标训练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