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证全面实施绩效管理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关系摘要:全面实施绩效管理与国家治理现代化之间实则有着深刻的关系,二者之间具有较强的相关性。本文认为,主要表现在:全面实施绩效管理同国家治理现代化两者目标存在一致性;全面实施绩效管理同国家治理现代化两者都要向多元主体改变;全面实施绩效管理同国家治理现代化两者都能推动依法治国进程等方面。关键词:绩效管理;国家治理;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将当下的各种社会制度综合起来,站在一个全局的高度来审视因改革、发展进程中产生的各种体制、机制弊端,并致力于将这些问题消除。全面实施绩效管理延伸了政府管理的内涵和外延。并且在此过程中积极完善政府职能的和功能和结构。看似不同的两个方面,实则有着深刻的关系,二者之间具有较强的相关性。一、全面实施绩效管理同国家治理现代化两者目标存在一致性全面实施绩效管理同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目标在本质上是契合和一致的。两者实施的目的都是为了更好、更快地推动政府治理进程,提升政府治理效能1。政府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中的核心内容和关键点。但是,纵观国内当下情况,由于过去政府治理中积累的问题过于繁杂,过于顽固,导致在政府治理的推进过程中面临许多的“硬骨头”。要彻底根治这些顽疾,一方面,需要通过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为政府依法行政、科学行政提供有效的制度保障,通过制度优势释放制度红利,从制度上形成改革合力,破除体制机制积弊,从宏观层面规范政府治理行为;另一方面,需要通过实现政府绩效管理制度创新,减少甚至去除因政府绩效低下、作风拖沓、行政成本高昂等行政效能问题,从微观层面提升政府治理效能。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能够充分发挥杠杆效应,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能。使政府集中财力办大事,用有限资金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提升政府治理效能。因此,全面实施绩效管理同国家治理现代化是从微观和宏观的不同方面共同推动政府治理进程。二、全面实施绩效管理同国家治理现代化两者都要向多元主体改变“治理”一词意为:统治、管理。在公共治理理论中,治理指一系列活动领域的管理机制,它们虽未得到正式授权,却能有效发挥作用2。对于社会领域的治理,指政府及社会组织为满足市民的公共服务需求,提供高品质的公共服务体系,提升公共服务的配套性而进行统治、管理的一系列有明确目标的活动。随着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推进,政府绩效管理的主体需要不断丰富、拓展,实现多元化。过去,我国的国家治理主体主要采取以政党、政府为主的单一主体治理模式。而现代化的国家治理体系治理主体则更加多元,包括了政党、政府、社会等多个治理主体。基于国家治理体系治理主体的多元化,人民群众对于政府绩效工作的需求越来越高,以及政府绩效自身环境的日益多变和复杂,新时代的绩效管理工作要摒弃原先仅仅由政府主导的狭隘局面,突破现存的困1蔡振华.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与政府绩效管理[J].中国社会科学报,2016(12):1.2卢坤建.回应性政府:理论基础、内涵与特征[J].学术研究,2009,(7):66-70.境,推动社会治理更快实现绩效治理主体的角色转变,将社会力量更好地融入到绩效治理中,营造多主体、立体化的政府绩效管理体系。全面实施绩效管理是政府运行和国家治理方面的深刻变革。革命性地把绩效理念和原则融入到政府工作的各个方面和内涵之中3。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要求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政府预算评价中,并且对于政府预算绩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政府预算绩效应提高透明度,从更大范围、更深层次上向群众公开,提高公众的参与感和知情权。这既是坚持了人民的立场,也符合国家治理多元主体共存共治的要求。三、全面实施绩效管理同国家治理现代化两者都能推动依法治国进程推动政府绩效管理一项巨大、繁复的工程,涉及范围广泛,涉及内容多样。并且此项工作是一个连贯的过程,各个环节紧密相连。前端的工作环节同终端的环节息息相关。因此,推动政府绩效管理一定要有全局意识,要有计划地推进落实,这样才能使全面实施政府绩效管理扎实落地。全面实施绩效管理离不开法制建设和完善的保驾护航。如果没有法律法规的强制性和约束力,全面实施政府绩效管理很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