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教学设计(八年级)第七课友好交往礼为先第二框礼仪展风采⊙课程标准:2.1.5知道礼貌是文明交往的必要前提,掌握基本的交往礼仪与技巧,养成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2.2.3关心和尊重他人,体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学会换位思考,能够与人为善⊙教学目标:Ο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生活中基本的社交礼仪,知道礼仪是一个人的基本素养,并懂得礼仪的作用。Ο能力目标:掌握基本的社交礼仪,并能在交往中加以运用。Ο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从内心愿意做讲礼仪的人,并积极展示自己的优雅礼仪。⊙教学重点和难点:懂得待人接物的一般礼仪、与中学生有关的礼仪规范,并能熟练掌握社交的一般礼节,是本框的教学重点。理解礼仪的道德意义是本框的教学难点。⊙课时安排:一课时⊙课前准备查找不同场合的具体礼仪规范。⊙板书设计第七课友好交往礼为先第二框礼仪展风采礼仪是文明的象征社交礼仪ABC自觉遵循礼仪的要求⊙教学设计导入新课:同学们,你到别人家做过客吗,参加什么活动?做客时要注意什么?你是怎样做客的?学生回答之后,教师概括,引出课题。活动一:讲本地礼仪故事【婚嫁】婚姻嫁娶是人生的一件大事,可是在民国以前这件关系到新婚男女的事自己却无权作主,绝大多数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一般的程序是,先由媒人牵线,双方父母同意,开出女子"八字",男方请算命先生将女子的"八字"与男子的"八字"互相推辨,看是否"相生",谓之"合八字"。若无相克,男方到女方家"看亲",交见面礼。然后女方到男家了解情况,叫"看家风"。待男女双方对亲事认可,协议好彩礼和嫁妆,婚事就定下来了,叫"定婚"。然后由男方"报日子",征得女家同意,便可决定婚期。虽然已是自由恋爱,但结婚的礼仪却是少不了的。男家发轿到女家娶新娘,女家孩子见迎亲队伍来临,门前架凳阻拦,俗称"拦轿",撒丢红包后才让进门。姑娘出嫁前要修容、洗澡、吃姐妹饭、号啕大哭。发亲时,新娘头盖红色头帕,由兄弟背至厅堂,谢祖宗,拜别父母上轿往婆家。一路吹打,到了下轿,由新郎搀扶(或抱或背)引入婚堂,鸣爆、奏乐、拜堂。闹洞房;婚后三天,夫妻双双要到岳父家走访,称"回门"。思考:礼仪是一面镜子,照出你的修养,帮助你与他人和睦相处。人际往,离不开礼仪;礼仪是客套,我们只要好心好意待人就行了,不用讲什么礼仪。(小结)礼仪并不是一各客套,它标志着一个人的文明程度。活动二:讨论案例《女大学生求职》:有人个女大学生去求职,因她条件不错,公司的人事主管表示可以录用。这个女大学生一时兴奋,吃了一块口香糖,顺手将纸皮扔到了桌上,结果她没被录用。听到这话,女大学生哭了,顺手又将擦泪的纸巾扔到了地板上,主管将其捡起放回纸篓。①这个女大学生的行为有什么不妥?②你怎么看待主管的选择?③女大学生的行为和求职失败给你什么启示?(小结)在待人接物中注意遵循礼仪,会使我们变得优雅可亲,会给人留下美好的印象,更容易被人接纳,也有利于办成事情。如果我们不讲礼仪就可能伤害别人,也使自己难堪,甚至无法适应社会。活动三:社交礼仪大比拼自由组合,表演特定情境下的礼仪,如待客时的礼仪,接听电话时的礼仪等等。"讲礼仪、展风采"相关知识⒈参加升国旗仪式应注意什么?参加升国旗仪式,衣着整洁,脱帽肃立,行队礼或注目礼;唱国歌严肃、准确、声音宏亮。⒉学生穿着打扮应注意什么?学生穿着打扮要朴素大方、整洁、美观,不穿奇装异服。仪容朴素健美,男同学不留长发,非特殊情况不在校内穿无领背心,不打赤脚,禁止敞胸露怀;女同学不烫发,不留披肩发,不化妆,不佩戴不相宜的饰物。⒊遇到外宾应怎样做?遇到外宾以礼相待,不卑不亢,不围观,不尾随,不做有损国格人格的事。⒋当你向别人借东西时,需要注意哪些礼节?礼貌语言不能少。不要忘了"请""麻烦"等词,归还东西时,不要忘了"谢谢";要先征得别人的同意;借别人一定要按时归还;对别人东西要特别爱惜,做到完璧归赵。假若不小心搞坏了借来的东西,一定要主动照价赔偿,并说明情况,表示歉意。⒌父母不在家时,有客人来访,你应该怎样做?当家中长辈不在家时,我们应该负起小主人的责任,把熟悉的客人迎进门,倒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