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本章规划教材的第二、三、四章分别从各自的角度介绍了自然地理环境的几个要素——大气、水、地貌。本章内容在于向学生揭示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不是相互孤立的,而是互相影响、互相渗透、互相制约的,从而构成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相对的,而差异性是绝对的。自然地理环境在一定方向上发生分化,形成了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本章的理论性较强,教学时应选取相应的图片或录像等直观地向学生展示地理环境,使学生产生充分的感性认识,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通过学习,应使学生理解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内涵和陆地环境地域分异的规律。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还应使学生建立动态的、联系的、立体的分析问题的思维方式。课时安排:共5课时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2课时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2课时问题研究如何看待我国西北地区引进欧洲冷季型草坪1课时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从容说课要使学生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就要先让学生了解地理环境的复杂性。教学中可通过一段录像来引出这一问题,选取的地区应具有典型性和鲜明性(如西双版纳或内蒙古草原),引导学生分析景观录像中各地理要素之间是如何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因就是地理要素间不是简单的汇集,而是各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通过教材P93活动,以生物为例,说明地理环境的要素通过与其他的要素之间进行物质与能量的交换改变了其他要素的性质,从而改变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性质。在理解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之后,又从三个方面诠释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懂得在利用自然的过程中,不能把地理要素彼此割裂开来,而应充分认识到各要素之间的密切联系,统筹考虑,避免不合理的利用给生态带来不良的后果。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基本内涵。2.了解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3.使学生树立普遍联系的观点,在利用和改造自然中要充分考虑各地理要素的关系,避免牵一发而动全身。过程与方法1.探究与活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2.利用景观图片分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帮助学生树立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思想,在利用自然中要做到统筹考虑。教学重点1.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因。2.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3.自然地理环境的演化过程具有统一性。4.自然地理环境要素会“牵一发而动全身”。用心爱心专心1教学难点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课时安排2课时第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在第一章中,我们学习了“地球的宇宙环境”,现在我们要学习的是“自然地理环境”。“环境”一词的含义是相对于某一中心事物而言其周围的境况。那么这两个“环境”的中心事物有什么不同吗?生前者的中心事物是地球,后者的中心事物是人类。师对!我们了解了地理环境是由许多种要素共同组成的。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的眼光一直是停留在某种单一的地理要素上,但是组成地理环境的各要素是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地理环境具有整体性。今天我们就来共同认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板书)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播放录像片断“西双版纳自然风光”)推进新课师同学们欣赏了西双版纳迷人的热带风光,请思考一下片中的自然景观包含了哪些地理要素?生包含了大气、水、岩石、生物和土壤五个地理要素。师不错。那么这五个地理要素是偶然地在空间上的汇聚吗?如果不是,它们之间又有着怎样的联系呢?生这五个地理要素不是简单地汇集在一起,而是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在它们之间进行着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从而形成了一个相互渗透和相互作用的整体。师很好。请举例说明在西双版纳这几个地理要素之间是如何相互制约、如何保持景观的一致性的。(生回答,师总结)西双版纳是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很丰富,因此植物种类繁多,相应的动物种类也很多。地表径流也因降水多而很发达,土壤是淋溶性非常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