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备课资料新课标人教版必修2一、“坚冰已经打破”1、1917十月革命,苏维埃政权建立。巩固政权措施:将一部分大型企业收归国有;实行土地改革,废除封建所有制,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退出一战。2、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未来社会实现前提:生产力高度发展未来社会基本特点:实行公有制,计划经济未来社会实现途径: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政权;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3、苏维埃俄国面临的严峻形势、采取措施及结果:(1)严峻的国内外形势:①国外:协约国的干涉②国内:经济上:严重破坏,小农经济;政治上:地主、资产阶级武装叛乱。(2)采取措施:①军事上,组建红军,抵抗敌人进攻②经济上: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3)结果:1920年底,国内战争和外国武装干涉基本结束。4、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特点:兼有“战时”“共产主义”两种特点。(2)主要内容:实行余粮收集制;全面推行工业国有化;取消自由贸易(严格配给制);实行普遍劳动义务制。(3)评价:①是苏维埃政权在特殊条件下特殊历史时期中,为了“集中全国的物力财力,战胜敌人”的特殊政策,对粉碎国内外敌人的武装进攻起到了保障作用。②是布尔什维克党探索项社会主义道路过渡的一种尝试,它的出现是严酷的战争和极端贫困环境所致,反映当时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在经济建设上的思想局限性。战后,引发了1921年春的经济和政治危机。③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作为应战解危的措施是巨大的成功,但作为向社会主义直接过渡的尝试是一种失败。二、“道路已经指明”1921-19241、新经济政策实施背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过时;1921年2月彼得格勒附近海军基地反政府兵变。2、开始实施的标志:1921.3,俄共(布)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通过《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决议,标志苏俄开始有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3、新经济政策的实质:在国家掌握主要经济命脉前提下,允许私人经济等多种经济成分的存在,允许商品经济的发展。4、对新经济政策的评价:①积极:促进经济迅速恢复,巩固工农联盟,稳定政治形势。时列宁对俄国这样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如何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是在总结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教训后找到一条适合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②消极:在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出现一些问题,俄共后来的苏联领导人对实施这种政策必要性和长期性认识不足,过早终止新经济政策。5、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的比较对象比较项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用心爱心专心背景险恶的战争环境和物资的极度匮乏国计划经改善,但经济和政治危机严重主要内容农业余粮收集制以余粮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工业全面推行工业国有化,建立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接触对一部分企业的国有化,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并在经济管理上扩大地方和企业自主权贸易取消自由贸易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分配制度实物分配制按劳分配制评价在特殊条件相一种完全必要、唯一可行的政策,后来其弊端暴露,引起人民不满;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苏俄国民经济基本恢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后因问题出现和领导人认识不足而终止用心爱心专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