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教学目标】目标内容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识记理解运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提出、基本特征、重大措施;市场机制与宏观调控通过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及基本特征的学习,进一步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以及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能力。通过分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或观点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透过事物的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的能力。论从史出史论结合问题探究概括阐释让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大决策,坚定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路的信念,进一步增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决心和信心。市场经济对现代化建设的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意义【教材结构及重点难点】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提出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3.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大措施4.市场机制与宏观调控二、市场经济对现代化建设的推动重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及特征难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机制与宏观调控【教学方法】本节教学内容有着极强的时代感和理论性,政治课上也作为重点讲述。本节课主要采用讲授法和谈话法。在理论性较强的知识点方面,以讲为主;而对于学生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的知识点方面则以谈话和讨论法为主。在教学过程应注意既要兼顾政治学科和日常政治生活对本节教学内容的渗透,突出用历史思维来看今天政治的学科特点,又要突出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主体性。历史就发生在今天的学生周用心爱心专心116号编辑围,教师应以新课改的精神,采取让学生充分思考、讨论的活动方式,积极调动学生主体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自己分析、归纳知识,注意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的和学会学习的过程,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导入新课】10年前,“手机”对于绝大多数中国人来说还是一个陌生的词;到2002年底,每7个中国人就有1人在使用手机,中国移动电话用户达到2.06亿户,居世界第一位。10年前,要想装一部固定电话,不但要批条子、找关系,交上几千元钱,还要等上半年,甚至一两年;现如今,不但初装费免了,而且包括农村在内,一般装机时间都在10天以内,到2002年底全国固定电话用户已达到2.14亿户,居世界第一位。这些巨大的变化是10年前无法想象的,而带来这些变化的根本原因,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1992年)和不断完善。由此导入新课。【讲述内容】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提出师: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从认识根源上,是把生产资料公有制与发展商品经济相对立,只看到各部门、地区、企业之间根本利益一致的一面,没有看到它们有各自独立的物质利益的一面;把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相对抗,忽视了价值规律的作用,从而逐步形成了高度集权的产品经济体制。这种经济体制的特点是把各种经济活动都纳入计划,并单纯靠行政命令加以实施。比如一盒火柴的提价,也要由这样讨论决定。这样的体制带来了什么消极影响?生:影响了人们生产的积极性,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导致了商品供应的严重不足。师:改革开放后,为了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党领导全国人民开始踏上以市场为取向的经济改革的征程。重大的举措有哪些?生: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3年11月,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把市场经济的目标和基本原则更加系统化、具体化,勾勒出新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目的是什么?生: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师:结合课本的【学思之窗】思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突破点在哪里?生:市场经济不仅仅与私有制联系在一起,社会主义也有市场经济。师:1992年初,邓小平同志南巡谈话进一步提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计划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