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二总复习主观题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例1、简述商周时期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表现。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土地制度和农业经营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巨大变化?分析导致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宋元时期,我国农业在精耕细作方面取得了哪些重大成就?根据明清时期农业的发展表现,概括当时农业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参考答案]商周时期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表现:出现青铜和中耕农具;掌握了开沟排灌,除草培土,沤制绿肥,治虫灭害的农耕技术;变化:井田制瓦解并出现私田,各国通过变法逐渐确立封建土地制度;小农经济开始形成;出现当时世界最先进的农耕技术。原因:①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铁器牛耕的出现,大量的荒地得到开垦,私田大量增加,私田不向国君缴纳赋税。②由于战争频繁,井田上的劳动力减少。③以鲁国为代表的各诸侯国为增加收入,进行税制改革,无论公田、私田,一律按亩纳税,促使了土地由国有向私有的转化。宋元时期精耕细作进入全面成熟阶段,出现旱地中耕农具耧锄等;推广水旱轮作的稻麦复种制;农作物交流广泛,江浙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边远地区的农业发展迅速等。明清时期特征:精耕细作继续发展,形成多熟制;出现农业的专业化区域;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高产农作物被推广种植;农学著作突出。例2、春秋战国和宋元时期是我国古代商业发展的重要时期之一。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春秋战国时期的商业发展出现了哪些新气象?(2)宋元时期商业发展的最大特征是什么?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3)比较春秋战国和宋元时期商业发展的共同点。[参考答案](1)新气象:打破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出现许多商品市场和商人;大商人资本雄厚;出现了商人的祖师。(2)特征:繁荣。表现:城市中市和坊的界限被打破,买卖时间延长,出现早市和夜市等;商品种类增多,商税在政府财政中比重增加;出现纸币;边境贸易和对外贸易发达;涌现出众多商都。(3)共同点:商业进入新时期,出现许多新气象;贸易范围扩大,商品种类增多;私人商业资本雄厚等。例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永乐二年(1404)正月]禁民下海。时福建濒海居民,私栽海舡(注:舡即船),交通外国,因而为寇。郡县以闻,遂下令禁民间海船,原有海船悉改为平头船,所在有司防其出入。——《永乐实录》卷二十七材料二顺治元年(1644),清政府颁布“迁海令”,将北起山东,南至广东的沿海居民,内迁三四十里,并且将所有沿海船只悉行烧毁,寸板不许下水。凡溪河装栅,货物不许越界。时刻嘹望,违者死无赦。——《台湾外记》卷十二材料三夷货非衣食所急,何谓中国不缺耶。绝之则内外隔而相构之恤无由生矣,夷虽欲窥伺我,何可得哉!——《海防纂要》卷七回答:①根据上述材料,概括明清政府海外贸易政策的相同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政府采取这一政策的不同出发点和根本原因。②明清的海外贸易政策反映当时何种显著的社会特征?这种政策的沿用和发展产生了怎么样的影响?[参考答案]①相同点:都不许民间船只出海;禁止对外贸易。出发点:明朝为了防止沿海居民与倭寇勾结,防止倭寇的侵扰;清朝是为了防止沿海居民与郑成功的反清势力相联系。根本原因:明清时期封建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②社会特征:反映了明清时期中国封建制度的日趋衰落。影响:这种政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来侵略,防止东南沿海的反清活动。但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中外经济文化交往多产生了极其不利的影响,成为近代中国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例4、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商业的特点。简要说明清朝前期资本主义萌芽继续发展的表现有哪些,地位如何?[参考答案]①商业产生之后不断发展,到宋元时期空前繁荣;国内贸易、边境贸易和对外贸易全面繁荣;类似于银行的柜坊、类似于汇票的飞钱和纸币很早就出现;政府对商业的控制逐渐减少。②表现:手工工场规模进一步扩大;分工更细;雇工数量更多;具有资本主义萌芽的部门和地区增多。③地位:资本主义萌芽代表了社会进步的发展趋势,具有积极意义;但就全国而言,资本主义萌芽所占的比例很小,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5分)第二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