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历史性转折课题名称伟大的历史性转折科目历史年级16级高二适用班级普通必修23单元(章)2课(节)教学时间1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的工作重点转移的重大战略决策及其有关改革开放的决策,认识它在新中国历史上所具有的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理解它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的开创意义。了解中国的改革首先是从农村开始的,认识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重要性。了解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了解我国创办经济特区的史实,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过程与方法:通过文字资料、视频资料、图片资料来展示和更进一步的了解具体内容。通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师生互动探究质疑的形式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提升学习效果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决策和历史意义,充分认识我国改革开放的必要性。通过研讨农村改革和开办特区相关史实,充分认识我国改革开放的艰巨性。通过感受深圳的沧桑巨变,加深对改革开放政策的理性认识。学习祖国的伟人、劳动人民的无穷智慧与开拓创新、刚闯敢干的精神。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及其本质;中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难点了解国有企业改革基本内容及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中的意义。三、教学过程预设环节名称学习内容教师活动形式学生活动方式教学设计意图环节1导入新课播放“春天的故事”歌曲视频,激发学生兴趣。师设问:这首歌赞颂的是哪位伟人?赞颂的又是什么事件?(邓小平同志,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提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战略决策。)老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共同走入《伟大的历史性转折》,重温改革开放之路,共同缅怀邓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板书:伟大的历史性转折)环节2讲授新课出示教学目标(学生阅读,明确目标)环节一:课前大家已经做了预习,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一下我们预习的成果,并把有疑问的地方标出来。环节二:下面我们共同来学习一下本节课的内容,首先我们来学习第一个子目的内容——工作重点的转移。我们采取抢答的方式,以组为单位进行抢答,答对加分,答错不扣分。1、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时间、地点。2、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学生抢答后,师引导学生回忆党的历史上三次工作重心的转移)思想路线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方针战略决策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具体要求(1)提高生产力,改革同生产力不适应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2)肯定权力下放的原则,解决党政企不分等问题。伟大决策改革开放党的历史上工作重心的三次转移背景内容第一次大革命失败后,党决定开展土地革命,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农村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第二次在革命即将取得全国胜利的前夕,在1949年的七届二中全会上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第三次粉碎“四人帮”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以经济建设为工作重心3、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环节三:(师过渡)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改革开放的决定,其实在中共中央做出改革开放决策的同时,中国农村改革也在自发地悄悄地兴起,下面我们来学习第二个问题——改革:从农村到城市。关于这个问题,安排学生讲解。(学生明确他在讲的时候也要提问,并且答对加分)生:首先给大家明确一下什么是改革?(改革就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那么为什么要改革?怎样进行改革呢?改革的结果如何呢?这就是我们这一部分将要和大家共同学习的知识。下面请大家先来看两段材料,思考为什么改革和改革为什么首先在农村兴起?材料1:在中国,在一个很长时期内,农民是人口的主体,农业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和农业的状况如何,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关系极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材料2:人民公社……高度行政化,经营管理过于集中,排斥市场机制,农民缺少自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答:(1)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基础,发展农业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2)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严重阻碍中国社会经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