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城镇建设中合理规划利用土地摘要:本文针对城镇建设中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关键词:城镇建设;土地规划;合理布局;清理整顿中图分类号:f301.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城镇化建设迎来了新高潮。然而我国的人口众多,人均耕地资源比较少,且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不可再生资源,城镇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导致了土地资源不断减少。另外我国土地资源还存在利用率不高的现象。鉴于我国土地利用的这些现状,在城镇化建设中应加强对土地的规划和利用,提高单位面积土地的利用价值。一、当前小城镇建设中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我国现在正在大张旗鼓进行新农村建设,其中合村并镇占据了主要地位,加快了中国的城镇化进程,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地转移,也缓解了农村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土地资源浪费严重的问题,但是在土地资源利用方面,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下面将分别进行简要的介绍。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各地的农村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涌现出了一大批乡镇企业,但是这些企业是在自然村落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们分散在农村,具有非常明显的地域性。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发展,需求的建设用地也随之增加,这种情况下,耕地面积急剧减少。而且我国一直明确要求守住全国耕地不少于18亿亩这条红线,这些均使得我国城镇的建设用地情况日益紧张。随着经济宽裕了、生活水平提高了,人民对生活质量和生存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城中村改造及合村并镇成了改善居民的生存环境和生活条件的一项重要措施,很多的居民迁出了原来的村庄,住进了高楼大厦里面。这表现出社会进步的同时,也产生了如下几个问题:一方面居民的迁出,城镇的规模不断增大或者新的城镇不断得到建设,占地越来越大;另一方面,原来的村庄没有得到及时的复垦而荒废或者村庄仍用作建设用地,这种情况下,土地得不到有效的利用。就是现在要对原来的村庄进行复垦,需要大量的资金,也需要花费时间,这些均导致了很多旧的农村的土地没有得到利用,这直接导致了耕地面积的减少。在城镇建设过程中,城镇规模不断扩大,使得原来城镇周边的耕地变成了建设用地,而且由于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国,很多城镇均有着利于人类生活的基础条件,比如,良田、水源等,原来的耕地的单产水平很高,由于城镇化的发展,被城镇建设占用的耕地大都是良田,这也是我国耕地质量水平总体下降的因素之一。我国的合村并镇的推进工作存在以下几个难以处理的问题:第一,我国的自然村落,大都是小农经济基础上形成的,具有规模小,数量多,分散范围大等特点;第二,我国大部分农村的经济水平比较低,第二、三产业发展水平比较低,农村生产的机械化水平不高;第三,大部分农民具有恋土情节。以上这些因素导致了合村并镇工作进展缓慢,无法将更多的建设用地复垦为耕地。城镇建设与粮食生产在一定程度上难以达到一种平衡,受到经济利益的影响及地方政府领导为了出政绩的思想左右,各地政府均把发展经济放在了第一位,重点发展第二、第三产业,对农业的重视不够,在这种情况下,在对城镇土地进行规划的时候,首先要保证建设用地。若当地的建设用地不足的情况下,地方政府为了取得建设用地,采用异地置换的方法,将本来是良田的土地置换成了建设用地,使得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仅仅停留在口头上、书面上。特别是一些基层的干部,为了当地的经济建设,对土地违法建设等不予过问,使得耕地面积大为减少,极大的影响了国家的粮食安全和耕地储备。二、在城镇建设中土地规划利用应采取的应对措施为了在城镇建设中少占耕地甚至不占耕地,不能为了我们这代人生活质量的提高而毁坏了后代的资源,故应采取各种措施加强对土地规划的控制。土地规划指一国或一定地区范围内,按照经济发展的前景和需要,对土地的合理使用所作出的长期安排。旨在保证土地的利用能满足国民经济各部门按比例发展的要求。规划的依据是现有自然资源、技术资源和人力资源的分布和配置状况,务使土地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而不因人为的原因造成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