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说明:1.教学实录,略去了教学目标和教学分析,需要说明的内容,将在实录中以注释的方式出现。2.本人将尽力真实的再现教学过程,故名为“实录”,其实也只能是…,3.本学期我担任初一年级(七年级)三个班的教学任务,二班、五班、六班。从入学成绩来看,六班成绩较好,为重点班。每周每班三节课。本教学实录以六班为主,其他两个班在注释里体现。4.教材为华东师大版《中国历史》师:同学们好,欢迎大家的到来,让我们先认识一下,我叫岳文忠(板书),是你们的历史老师。(有点儿心慌,写字的时候手也有点儿抖。)在正式上课之前,我们先看一看教材的前言部分。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翻到《前言》。下面,我们将要谈到三个问题:一、什么是历史?(板书)二、为什么要学习历史?(板书)三、怎样学习历史?(板书)现在,请同学们阅读前言部分,并思考我提出的三个问题,希望大家读后能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在六班上课时,我是让一位同学读给大家听的,读的很好,很吸引人,但时间有点儿长,后面的效果就不太好了。后面二班和五班,我找三个同学来分别读前言部分的第二、三、四自然段,效果较好。)下面,哪位同学愿意谈谈什么是历史?(六班的同学比较积极,争着发言。二班和五班的学生没有主动要求发言的,我只好指定,二班被指定的同学先是一言不发,最后才挤出几个字来。我申明课堂纪律,起来回答问题时,不能一个字也没有,不管对与错,都要说出自己的看法或者说明自己为什么不会,如果一言不发,你就站在哪里听课,什么时候说了,什么时候再坐下。)生:历史是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事。历史是陈年往事。历史是几百年前、几千年的事。历史是过去的事。(板书)师:历史是过去的事。现在,我们以刚才哪位同学读课文为例。请两位同学记下这件事。(其他二个班也是以刚发生的事为例)生:1.她的课文读得很好。2.2004年9月6日下午第一节历史课,老师让她读历史课的前言,她读得声情并茂,声音悦耳。师:两位同学记录了同样的一件事,记录的结果一样不一样?很明显,不一样。这里我要向大家说明的是:历史是真实(板书)的,正如刚才那位同学读书一样。如果我们不记下这件事,几天、几年、几十年后,还有人知道这件事吗?即使我们真实记录下这件事,后人能理解你记录的东西吗?能真实的理解我们每一个人听到她读书后的感受吗?因此,真实的历史往往会因为有意或无意而被掩盖。而我们将要学习的历史,其实应该称之为历史学(板书),历史学是研究历史问题的一门科学,它要求自己尽量接近真实的历史,但它并不等于历史,历史与历史学不是一回事。下面,请同学们回答第二个问题为什么要学习历史?这个问题比较好回答,课文有叙述,学生回答的比较积极,我总结为三点:一、历史有你感兴趣的内容,有你竭力想理解的东西;二、历史可使你变得博学,变得聪明;三、历史蕴藏着丰富的生活经验和思想资源。(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有些同学喜欢插嘴,强调纪律:当同学和教师回答问题,陈述问题时,不允许插嘴,打断别人,一是为了他人把问题陈述清楚,二是对他人的尊重。如果有不同意见,可以在一个问题讲完之后,举手要求来表明自己的观点。)现在,我为大家加上一点,为了学业考试?我们安徽省中考历史与政治,进行开卷考试,同学们开卷考试过吗?知道什么是开卷考试吗?就是考试时,可以把课本带进考场,抄!(此时,气氛最“活跃”,绝大多数同学开始“交流”,约一分钟后,我要求学生停止交流,并申明希望以后大家也能像刚才那样积极讨论问题、回答问题。)开卷考试是不是就可以不看书,不听课,不背历史了呢?显然是错误的,如果开卷考试大家都能抄到100分,就不用浪费人力、物力、财力考了。升学考试是一种选拔性的考试,无论用何种形式考,总是要让大家分出个高低、上下。开卷考试主要是考大家的能力,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对问题的把握能力,对历史的运用能力。也就是说,要求不一样了。大家看看我们教材的封面,上面有“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几个字,我们的教材是根据“课程标准”编写的,全国现在有十几套这样的教材,我们安徽省使用的有几套,我们市里现在用的就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