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质量与密度第4节密度与社会生活课题密度与社会生活授课人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密度与温度的关系,并能解释简单的与社会生活相关的密度问题.2.正确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能运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3.能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1.通过课堂实验和对生活经历的回顾,认识风的形成原因和水的反常膨胀现象,从而理解物体的密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2.通过计算物质的密度,理解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通过介绍密度知识的实际应用,让学生认识理论与实际的密切联系,熏陶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学风.重难点重点1.物体的密度随温度的变化规律.2.利用密度鉴别物质的方法.难点水的反常膨胀,4℃时水的密度最大.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水盆、热水瓶、锥形瓶、气球、瘪了的乒乓球、小盆、筷子、电热壶、酒精灯等.学生:自制纸风车、气球、火柴、热水、冷水.教学步骤师生活动设计意图情境导入(教师出示压瘪了的乒乓球)请大家帮老师解决一个小问题:乒乓球不小心被老师压瘪了,但是没有裂口,同学们能帮老师让它恢复原状吗?以问题引入课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学点1:密度与温度【想一想议一议】如何使压瘪了的乒乓球恢复原状?活动一:探究新知(最好由学生想出方法,教师可以提示学生,如果无人想出则由教师演示)【小实验】拿出自制的小风车,放在酒精灯上面,发现风车能够转起来(图6-4-1所示).图6-4-1【想一想】大家知道是什么推动了风车吗?可得到什么结论?答:空气在受热时体积膨胀,密度变小而上升.热空气上升后温度低的冷空气就从四面八方流过来,形成风.【总结】温度能改变物质的密度;一般物质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温度升高时物质的体积增大,所以密度会减小.气体的密度随温度变化非常明显,固体和液体的密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小.【加油站】生活中风能的应用课件展示风能的应用学点2:水的密度变化【自学辅导】读课文,思考、讨论并回答下面的问题.问题1:北方的冬天连续降温后,许多家庭的太阳能水管、室外的自来水管经常发生水管冻裂的现象,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答:连续降温后水管中的水会结冰,水结冰时质量不变,但是冰的密度比水的小.根据V=可知,水结冰后体积会增大,因此水管会被撑裂.解决课前提出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了解风能的应用,拓宽学生视野,认识物理与生活的联系.得出气体密度随温度的变化的规律.水密度的变化问题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体现了从物理走向社会.强调密度只是鉴别物质的一活动一:探究新知活动一:探究新知问题2:什么是水的反常膨胀?它对生物的生存有何意义?答:一般物体都遵循热胀冷缩的规律,但是水在4℃时密度最大、体积最小.4℃以上时,水和其他物质一样,遵循热胀冷缩的规律,但是4℃以下,温度越低,水的密度越小,体积越大.水的反常膨胀使得冬天的湖水从上到下结冰,而且湖面结冰后水不再对流,阻止了水继续向下结冰,因为4℃的水密度最大,所以湖面结冰后湖底的水很可能还是4℃,使鱼能够正常游动,有利于湖中动物的生存.学点3:密度与物质鉴别问题1:怎样利用密度鉴别物质?答:测量出物质的密度,并和密度表中各物质的密度进行比较,就可以推测出该物体可能是由什么物质组成的了.问题2:只靠密度能准确地鉴别物质吗?为什么?答:不能准确地鉴别物质,因为有些不同物质的密度是相同的,而且一些混合物的密度也和一些物质的密度相等.要准确的鉴别物质,既要看密度,还要同时看颜色、闻气味、看硬度等.【做一做】一表面金光发亮的奖牌质量为39.2g,体积为3cm3.这种奖牌是否是纯金制成的?【解析】奖牌的密度ρ==≈13.1g/cm3=13.1×103kg/m3,查密度表可知纯金的密度是19.3×104kg/m3,所以奖牌不是纯金制成的.【课件展示】密度在我们生产、生活中的重要应用.1.商业中鉴别牛奶、酒等的浓度,农业生产中配制盐水选种.2.矿藏的勘探.3.根据不同需求选择合适的材料.种方法,而且很难保证准确性,体现了严谨的科学态度.展示密度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现从物理走向社会.类型一:气体密度的变化例1.入春以来,由于气候干燥,龙东地区多处发生火灾.如活动二:运用举例若被困火灾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