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设计原理论文--江南园林与岭南粤中庭园审美特征个性比较姓名:徐海峰专业:08建筑学指导老师:邬月林日期:2010.6.1江南园林与岭南粤中庭园审美特征个性比较【关键词】江南园林岭南园林审美特征个性庭园古典园林艺术皇家园林共性特征【摘要】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具有同一性,江南园林,北方皇家园林,岭南园林等三大地方园林具有同根同源的诸多审美文化共性特征,同时,又因地域性自然环境的差异,空间思维模式的不同,社会政治条件的反差,而呈现风格各异的造园特色。【正文】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具有同一性,江南园林,北方皇家园林,岭南园林等三大地方园林具有同根同源的诸多审美文化共性特征,同时,又因地域性自然环境的1差异,空间思维模式的不同,社会政治条件的反差,而呈现风格各异的造园特色。岭南造园以近代粤中地区最盛,该地区较江南更接近热带区域,潮湿多雨,季相变化特征不甚明显,造园植物品种丰富,地域特征显著。Ⅻ江南与岭南两地文化差异亦显而易见:在中国古代社会发展过程中,江南曾一度成为历史上中原经济文化重心所在,崇文重教风尚凸显,形成以书画、造园、鸿儒等为代表的富有儒家色彩的积极文化个性特色。岭南地理区位相对封闭,形成相对滞后、复杂、民间化的文化氛围。然而近代以来,岭南人能够“得风气之先”开风气之先”,引领中国社会的前进潮流,形成独特的人文景观。审美文化是指某一族群或某一社会的成员所形成的生活审美方式,审美中所特有的行为、观念、标准,是该社会成员所共有的,而正是自然与人文地理的细节差异造就了两地园林的美学个性特征。1.城市山林与自然选址造园选址是园主人生活理想和审美追求的体现,虽说“园地唯山林最胜’,但“能为闹处寻幽,胡舍近图远?’江南文人造园,讲究闹市中求僻静,造园可以依托的真山真水极为有限,因此大都人工营造假山假水。所谓“虽由人做,宛白天开”,江南园林一山一水俱是凝练之笔,足以象征并形成咫尺山林的氛围。布局多以池水为中心,池岸线蜿蜒曲折,建筑小品、植物山石高低错落,小中见大,有若自然。池水形态看似随意,实则精致,缩放之间全然体现自然流水的特征。叠石艺术多采用太湖石为主材,著名的山石作品有苏州环秀山庄的太湖石假山,苏州耦园黄石假山,扬州个园的四季假山,苏州惠荫园的太湖石假山等。其艺术特色虽各有千秋,却俱是传达大自然之神韵。岭南粤中名园之环境美,主要基于建筑的自然适应性,造园活动对自然环境因势利导,充分利用和依附其独特的审美意象进行建构。嘲主要表现有:第一,适应自然地理环境。通透疏朗的岭南宅园充分考虑本地区气候炎热多雨的特点,通过巷道、天井、敞厅以及敞廊等方式组织空间,既保证通风,避雨、防晒、引导等功能要求,又形成隔而不断的空间效果,使景观层次和意境大为丰富。起居部分,建筑一般较为密集,空间联系巧妙,且通风良好,无阳光暴晒,所谓“可居可游”,令人惬意非常(图1)。第二,因借处理自然景观。良好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景观为岭南造园提供了难得的天然素材,譬如可园东部毗邻大片的可湖水面,既形成良好的微气候,又令2园内景观得以延伸和充实。图1广州番禺余荫山房廊桥3图2东莞可园邀山阁可园四层高楼邀山阁(图2),高达15.6米,取邀山川入园之意,虽无一览众山小的极致,但游目骋怀,内可观园中绿树重重、假山层叠,外可望群山田野、溪流湖畔,高瞻远瞩,把酒吟诗,颇有胸怀开阔之感。其中滋味诚如园主张敬修《可楼记》中所言:“居不幽者,志不广;览不远者,怀不畅⋯⋯园之外,不可得而有也。”江南园林通过人工模仿,归附于自然本真的做法,是出于对道家思想的推崇而园址选择居于闹市,则满足了儒生对尘世了望关注的入世心态。岭南园林务实直接,占地狭小经济,对于自然条件充分加以利用,乃是受南禅思想的影响,顺世达观,对于生活和人生修养的追求更为轻松。2.曲径通幽与几何造型4园林是体现形式美的艺术。江南私家宅园,园林与住宅遵循前宅后院的习俗分区明确。园林部分,仅供休息、娱乐、读书、吟诗。所以布景含蓄,描摹自然形态随机变化的样貌,建筑依地势而建,影影绰绰,点缀于绿树花草之中,自然山水意味十分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