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法刘蕊近年来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关注越来越多,其中对阅读教学的关注尤其多。因为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培养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许多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始终不放心、不放手,无论是识字、写作还是阅读都是“满堂灌”,认为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达到教师所期望的目标。这种教学方法大大束缚了学生的思想个性,阻碍了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教无定法”并不是“教定无法”,而是说教不应当说只沿袭一种僵化的、呆板的方法,而应当因文、因人、因地而异地去灵活选择,搭配能取得高效益的最佳方法。今天,阅读教学方法的百花齐放,正是顺应了科学改革阅读教学的这种时代要求。在先进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论指导下,每种教学方法都有它自己的特点和优势。我们肯定一种好的教学方法。它们之间不应是对立的,而应该共存共济、互相配补、综合运用。笔者在这里列举当前国内外几十种阅读教学方法的特点和基本模式,深信会有助于老师的课堂教学实践。这是因为教师涉足教坛,总不免要经历一个从“无法”到“有法”到“多法”进而“破法”,直到“无定法”的过程,此时,便会渐臻得心应手,法从神来的境界了。一、串讲法就是一句句或一层层地讲解。一般是教师先点清一句中难解的字义,然后将全句含义口释一遍,有的地方还可加以评论。最后要学生口述或笔述。串讲具有咬文嚼字、精讲细析的特点。如教《题西林壁》教师可作大致如此的串讲:“横看成岭南侧成峰”,“横看”就是从正面看,“侧”,从侧面看。雄伟的庐山从正面看是一道连绵起伏的山岭;从侧面看成了一座峻峭的山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一句指庐山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都呈现出不同的形象。“不识庐山真面目”,“识”这里是看得清的意思。看不清庐山的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缘”:因为。“身”指自身;“此”指这,只是因为自身就在这庐山中间,眼界受到了局限。最后两句是先写结果后写原因。串讲处理得当,可以诱导学生主动推敲斟酌词句。如对这首诗串讲之后就不妨让学生琢磨:“为什么从远、近、高、低各处看庐山,庐山的形象会不一样?”“自身在庐山之中为什么反而看不清庐山的真面目呢?”“我们观察其他事物也会有这种情况吗?举例说说看”。二、谈话法谈话法是上世纪五十年代普希金教授在评议《红领巾》一文的教学之后才开始盛行的一种阅读教学法。它以教师的提问为契机,通过师生之间的对话来引导学生阅读。能较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思维得到发展。如《一定要争气》的谈话设计:一、提与题目有关的问题:如“课文以《一定要争气》作题目,你初读了课文之后,联系全文想想觉得什么叫“争气”?争气和赌气、泄气又有什么不同呢?二、提学生容易混淆的问题,如“一定要争气是童第周的感想,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每一次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出现的?三、提与难点有关的问题:如“细读课文,比较这两段„一定要争气的感想有哪些相同?哪些不同?”‟四、提学生不易深解的问题:如“„童第周真行!你能具体说说这里的感叹号包含了怎样的‟感情吗?”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能紧紧围绕这些问题开展谈话,就能比较精要地讲读课文,激发学生思维、培养阅读能力。三、自学法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逐步读懂课文。但小学语文教学的自学法应当是“群体外向式”的,即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集体的切磋研究,以逐步培养起学生的自学能力来,它应当有别于成人“个体内向式”的自学。如教《荷花》一课:一、读通。让学生自由初读课文,自己用工具书解决部分生难字、词。个别难解决的集体讨论。教师检查读、并启发学生评读。二、读懂。让学生对照习题的小问题,与有关段落对号,并逐段自读,出示补充引导题。思考理解后,可组织简短讨论,老师作简要指导。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现”。文章的情感不是外在的东西,不是教师三言两语就能强加给学生的。只有通过反复的朗读,从朗读时的语气的轻重急缓,声调的抑扬顿挫等体味文章的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