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传染病概论第1题病原体进入人体后,是否引起疾病,主要取决于A病原体的数量B病原体的毒力C病原体的致病能力和机体的免疫功能D病原体的侵袭力E机体的抵抗能力正确答案:C第2题潜伏性感染意义是A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只引起轻微症状B病原体与人体相互作用,保持暂时性平衡,当人体防御功能减弱时,可引起疾病C病原体与人体保持永久平衡,不引起症状D病原体侵入人体发生免疫反应,不出现症状E病原体侵入人体,引起免疫反应,不出现症状正确答案:B第3题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A病原体,人体和它们所处的环境B病原体,感菌动物,易感人群C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D传染源传播途径E社会环节,自然环节正确答案:C第4题影响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因素A病原体、人体和环境B病原体、感菌动物C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D社会因素、自然因素E病原体和环境正确答案:D第5题传染病的基本特征为A有传染源,传播途径,免疫性B有传染源,传染性,易感人群C有病原体,有传染性,有流行病特征,有感染后免疫D有病原体,流行性,易感性E有传染性,流行性,免疫性正确答案:C第6题传染病的诊断依据A临床症状,体检及生化检查B临床资料,流行病学资料、实验室检查C临床资料,疫苗注射情况,实验室检查D临床病状,流行病学资料,病原学检查E流行病学的检查,病原学检查正确答案:B第7题传染病的防治原则A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B切断社会因素和自然因素C管理食物、水源、粪便、消灭蚊蝇D管理水,管理饮食,卫生管理,灭蝇E环境卫生管理,水源食物管理、灭蝇正确答案:A第8题男性,30岁,结核菌素试验1:2000弱阳性,而无结核症状,体征及x线发现A病原携带状态B重复感染C潜在性感染D显性感染E既往有过感染正确答案:E第9题29岁女性发病一周,巩膜重度黄染,肝界缩小,神志不清,躁动不安,血清总胆红素310μmol/L,ALT200单位,凝血酶原活动变为19%,最可能的诊断A急性黄疸型肝炎B亚急性重型肝炎C急性重型肝炎D淤胆型肝炎E中毒性肝炎正确答案:C第10题6岁患儿,8月2日突然高热,发病5小时后反复抽搐,四肢凉,血压下降,项强(±),血白细胞21×109/L,最可能的诊断为A流行性脑脊髓膜炎B恶性症疾C流行性乙型脑炎D病毒性脑膜炎E中毒性菌痢正确答案:E第11-12题男性36岁,11月份来诊,发热4天,头痛、腰痛、恶心、呕吐,皮膜粘膜可见条状出血,神志清,颜面潮红,结膜充血。颈软,心肺未见异常,腹软,肝未及,肾区有叩痛,血压14/10kPa1.为确定临床诊断,应首先作哪项检查A血白细胞计数B胸部X线检查C尿常规检查、肾功能检查D出血时间E肥达反应2.最有效的治疗措施是A控制输液量,早期利尿B应用平衡盐液,维生素C、抗病毒治疗C应用低分子右旋糖酐D应用高渗葡萄糖液E应用高效利尿剂正确答案:CB第13-16题30岁男性,持续发热20天,伴有周身不适,巩膜轻度黄染,体温39℃,神志清,表情淡漠,肝肋下2.Ocm,脾肋下1.Ocm,白细胞3.0×109/L,中性80%,淋巴20%1.为明确诊断,应首先作哪项检查A血培养B骨髓培养C肝功能D粪便培养E尿培养2.应采取哪项最有效治疗措施A大剂量解热镇痛药B保肝疗法C应用青霉素D应用喹诺酮类药E应用红霉素3.在腔道内(呼吸道、消化道、泌尿道)起保护作用的是AIgGBIgMCIgADIgEEIgD4.能通过胎盘,给婴儿提供有效的被动免疫的免疫球蛋白是AIgGBIgMCIgADIgEEIgD正确答案:BDCA第二单元病毒感染第1题乙肝疫苗主要成分是哪种AHBsAgBHBcAgCHBeAgDHBV-DNA聚合酶EDane颗粒正确答案:A第2题对乙肝病毒感染具有保护作用的是A抗HBeB抗HBsCDNA聚合酶D抗核抗体E抗HBc正确答案:B第3题下列检验中对重型肝炎诊断价值最小的是A血清ALTB血清胆碱酯酶活性明显降低C血清胆固醇明显降低D凝血酶原时间及活动度明显异常E血清胆红素明显升高正确答案:A第4题乙型肝炎可以采用下列哪种生物制品人工被动免疫A抗毒素B丙种球蛋白C胎盘球蛋白D特异性高效价免疫球蛋白E乙型肝炎疫苗正确答案:D第5题重型病毒性肝炎出血的最主要原因是A血小板减少B毛细血管脆性增加C凝血因子合成减少D肝素样物质增多E骨髓造血功能受抑制正确答案:C第6题急性重型病毒性肝炎病理变化是A肝细胞发生碎屑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