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花的勇气》教学设计《花的勇气》教学设计1一、设计理念:这是一篇人文性极强的文章。如何让人文性和工具性得以和谐统一?如何让语文的本位加以突出?如何使语文教学不为他人作“嫁衣”?这是值得深思的。具体到课堂设计上,就要考虑如何对教材裁剪切块,如何设计紧扣教材内容,又有助于学生运用语言、进展语言的文字训练。朗读、感悟、语言实践是最传统的也是最有效的手段。三者有机融合,方能体现读的层递性。而感悟的灵魂是丰富语言文字在学生头脑中的视像。为此,我设计三个层面:初读感知画面,在头脑中建立视像;精读把玩语言,内化语言,运用语言,由语言充实视像,让语言和画面有机交融;研读体会情感,感悟情与景的交融,从而丰富视像。第一教时选取三个画面,将文字、画面与情感读向纵深处。而情感的把握,只是感悟其因不同画面而产生的变化,不追求其终点——震撼。这是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水平的,也是我在设计中对于语文本位意识的重视。二、预设目标:1、初读课文,认识4个生字,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2、感受四月的维也纳留给作者的三个画面,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下载后可任意编辑3、感受情与景的交融,领悟语言的精妙。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感受画面、体会情感。难点:感悟语言。四、教学过程预设:(一)谈话导入1、了解班级中喜爱绘画、音乐、看书写作的同学。板书:绘画、音乐、文学2、你们身上有一个共同点:充满情感。因为这些艺术都是表达内心情感的。3、说到这三门艺术,我的脑海中就出现了这么一个人,他是一个著名作家,他酷爱绘画,又精通音乐,他就是冯冀才。我还想起有这么一个地方,它是文学、绘画、音乐爱好者的圣地,那就是维也纳。这样一位才华横溢的文学家,在充满诗情画意的春天三次来到这样一座艺术氛围浓郁的城市,结下了深厚的情缘,用语言描绘了《维也纳春天的三个画面》。其中一个画面描绘的是4月的维也纳,作者被一样东西所折服,所震撼,那就是——花的勇气。4、指导读题。5、作者是个绘画高手,他的文章往往有一幅幅图画。那么,4月的维也纳,作者又描绘了哪几个画面?(二)初读课文下载后可任意编辑1、把课文读通读顺,划出这几个画面,多读几遍,让你的脑海中出现出这几幅画面来。2、沟通:你读出了哪几幅画面?课件出示句子,指导朗读。(三)研读三个画面,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1、作者看到了三个截然不同的画面,他的情感也随之跌宕起伏,这一切都通过语言文字表达了出来。认真读课文,想想作者在看到这三个不同的画面时情感有什么变化有的可以直接找书上的词语划下来,有的要用心去体会。2、沟通画面1(1)沟通情感:失望(2)你从哪里读出了作者的失望?①“四月的维也纳可真乏味!绿色到处泛滥,见不到花儿,下次再来非躲开四月不可!”理解:泛滥猜一猜本意河水为什么会泛滥?这儿怎么理解?指导朗读,着重是“非……不可”。②“没有花的绿地是寂寞的。”绿地怎么会寂寞呢?补充:五月的维也纳通过比较,你知道了什么?指导朗读(3)填空:在作者眼里,这是()的绿地。下载后可任意编辑3、沟通画面(1)这绿地真的如此寂寞吗?(不,下面藏着无数的小花。)(2)那是这样的小花?()的小花(3)作者用了2个分号,构成3个并列的分句,从哪三个方面写小花?色彩美(五彩缤纷、色彩艳丽……)的小花姿态美(玲珑多姿、娇小可爱……)的小花花多(密密层层、挤挤挨挨……)的小花指导朗读(4)这还是怎样的小花?(生机勃勃、充满生命力……)读句子(5)此时,作者的情感由失望变成了什么?(惊喜)指导读出惊喜(6)刚刚还在失望,还在埋怨,现在却发现这寂寞的绿地下居然藏着这么多、这么美的花,作者会怎么想?请你写几句作者的心理活动。(7)沟通。4、画面3(1)作者真的看到了齐刷刷地冒出来的花,而且看到的是花的原野。读句子。(2)指导读“在冷雨中,每一朵小花都傲然挺立,明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亮夺目,神气十足。”想想,还可以同哪些四字词语来归纳?可以换一个、二个在冷雨中,每一朵小花都_______。(3)你还从哪些地方看出花是生机勃勃的?一下子全冒顿时整个铺满指导朗读(4)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