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酮碘化反应目的要求一、利用分光光度计测定酸催化时丙酮碘化反应的反应级数、速率常数及活化能。二、掌握TU-1810DASPC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有关部分的使用方法(有键盘和显示器,可与PC联机操作,可变狭缝,双光束)。基本原理酸催化的丙酮碘化反应是一个复杂反应,初始阶段反应为:H+是反应的催化剂,因丙酮碘化反应本身有H+生成,所以,这是一个自动催化反应。又因反应并不停留在生成一元碘化丙酮上,反应还继续下去,所以选择适当的反应条件,测定初始阶段的反应速度。其)1(23233IHICOCHCHICOCHCHH基本原理速度方程可表示为:式中分别为碘化丙酮、丙酮、碘、盐酸的浓度(单位:mol•L-1);k为速度常数;指数p、q、r分别为丙酮、碘和氢离子的反应级数。如反应物碘是少量的,而丙酮和酸对碘是过量的,则反应在碘完全消耗以前,丙酮和酸的浓度可认为基本保持不变此时反应将限制在按方程(1)进行。实验证实在本实验)2(22rHqIpAIAEcckcdtdcdtdcdtdcHIAEcccc、、、2基本原理条件(酸的浓度较低)下,丙酮碘化反应对碘是零级反应,即q为零。由于反应速度与碘的浓度的大小无关(除非在很高的酸度下)、因而反应直到碘全部消耗之前,反应速度将是常数。即对(3)式积分后可得:)3(常数rHpAEckcdtdcv)4(CtckccrHpAE基本原理式中C是积分常数。由于,可由的变化求得的变化,并可由对时间t作图,求得反应速度。因碘溶液在可见光区有宽的吸收带、而在此吸收带中盐酸、丙酮、碘化丙酮和碘化钾溶液则没有明显的吸收(要考虑的吸收),所以可采用分光光度法直接观察碘浓度的变化,从而测量反应的进程。按朗伯-比耳定律,在某指定波长下,吸光度与碘浓度有:dtdcdtdcIE22Ic3I2Ic)5(2IalcA2IcEc基本原理又有式中:I0为入射光强度,可采用通过蒸馏水后的光强;I为透光强度,即通过碘溶液后的光强;l为溶液厚度;a为吸光系数;T为透光率。对同一比色皿l为定值,(5)式中al可通过对已知浓度的碘溶液的测量来求得。将(5)代入(4)中可得:)6(lg1lg0IITA)7()(BtccalkArHpA基本原理由(7)式可知,A对时间t作图,通过斜率m可求得反应速度,即(8)式与(3)式相比较,则有为了确定反应级数p,至少需进行两次实验,用脚注数字分别表示各次实验。当丙酮初始浓度不同,而氢离子、碘的初始浓度分别相同时,即)8()(mccalkrHpA)9()/(almv基本原理则有。12221212,,IIHHAAccccucc)10(lg/)(lglg/)(lglglg1212121122122122ummuvvpupvvcckccckcvvrHqIpArHqIpA基本原理同理,当丙酮、碘的初始浓度分别相同,而酸的浓度不同时,即又从而作四次实验,可求得反应级数p,r,q。可得出。13221313,,IIHHAAccwcccc)11(lg/)(lg13wvvr则有。14221414,,IIHHAAxcccccc)12(lg/)(lg14xvvq基本原理本实验选定丙酮的浓度范围为0.1~0.4mol•L-1,氢离子浓度为0.1~0.4mol•L-1,碘的浓度为0.0001~0.01mol•L-1。反应过程中可认为cA和cH+保持不变,又因q=0,则由(2)积分可得将式(6)代入上式得:)13(122122)(ttckcccrHpAII)14(11)(1221rHpAccalttAAk基本原理由两个温度的反应速度常数k1与k2,据阿仑尼乌斯关系式:)15(lg303.2121221kkTTTTRE仪器试剂TU-1810DASPC分光光度计一台(北京普析通用仪器责任有限公司,有键盘和显示器,可与PC联机操作,可变狭缝,双光束)容量瓶(50mL)容量瓶(100mL)移液管(5mL,刻度)移液管(10mL,刻度)移液管(20mL,刻度)烧杯(50mL)丙酮溶液(2.00mol•L-1)盐酸溶液(1.62mol•L-1)26310858.0101.181248.0tt仪器试剂碘溶液(0.03mol•L-1):具体方法为,准确称取分析纯KIO30.2141g,在50mL烧杯中加入少量水微热溶解,加入分析纯KI1.65g加热溶解,再加入1.62mol•L-1的盐酸3.80mL混合,倒入100mL容量瓶中,稀释至刻度,反应而得。OHKClIHClKIKIO22336365实验步骤1、将波长调到565nm处,选择比色皿。2、求al值。在50mL容量瓶中配制0.003mol•L-1碘溶液。用少量的碘溶液洗比色皿二次,再注入0.003m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