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生信息化工作典型发言*是全国第二人口大省,控制人口增长的任务一直十分繁重。多年来,我们坚持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大力实施信息化带动战略,以信息化带动人口计生工作的现代化,为我省先于全国7年实现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历史性转变,连续15年保持低生育水平,30多年少出生5000多万人口,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一、审时度势,乘势而上,加快全省人口信息化建设步伐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期,为了有效地遏制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计划生育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工作任务日益繁重与管理服务手段落后的矛盾十分突出。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我们于*年率先在全国把现代信息技术引入计划生育工作领域。经过十余年坚持不懈的努力,全省初步建成了以“三网一库”为核心,覆盖人口计生工作各个方面的信息化体系,基本建立起信息指导管理、引导服务、辅助决策、科学考核、高效便民的运行机制。工作中,我们始终坚持政府主导、建用并举、以用促建、注重实效的原则,着力创造一个环境、狠抓两个突破、讲求三个成效。创造“一个环境”,就是创造有利于信息化发展的领导环境。省人口计生委成立了由一把手任组长的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坚持将其纳入人口计生工作发展规划,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年,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关于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决定》,省委、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省加快建立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新机制纲要》,都把加强人口信息化建设放在十分突出的战略位置,搭建了新的发展平台。狠抓“两个突破”。一是狠抓核心应用系统建设的突破。我们自主研制开发了育龄妇女信息管理系统(wis),完成了乡级微机配备、软件开发和育龄妇女信息录入工作,建立起涵盖全省1800多万育龄妇女的综合信息数据库。二是狠抓基础网络建设的突破。建立起连通省、市、县、乡四级的主干网络XX县区级以上人口计生部门机关局域网,并与因特网互联互通,搭建起“三网”架构。第1页共5页讲求“三个成效”。一是实现了由传统工作模式向现代工作模式转变。全省彻底甩掉了落后的育龄妇女手工档薄管理模式,转变为依据微机反馈信息指导工作开展,县级以上人口计生部门实现了机关办公自动化、无纸化和信息传输数字化、网络化,并将信息技术应用到人口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和人口发展战略研究当中,促进了科学决策和提速增效。二是实现了管理信息与服务信息的有机融合。我们开发推广了数字化服务站、群众需求统计等信息系统,推动了出生缺陷干预、避孕节育措施知情选择、生殖道感染防治“三大工程”的顺利实施,群众对人口计生工作的综合满意率达到96%以上。三是实现了政府部门与育龄群众的良性互动。省、市、县三级政府人口网站的开通,有力推动了政务公开、依法行政、便民服务和社会监督,通过网上接访、解疑释惑、征询意见、行风评议等,有力地促进了法制政府、阳光政府、责任政府、服务政府的建设。二、抢抓机遇、应对挑战,推动建立横向互通、纵向延伸、良性互动的部门信息共享网络平台随着依法治国方略的全面实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现代企业制度、户籍管理制度、婚姻登记办法等经济社会领域改革的不断深入,给人口计生管理体制带来了新的挑战。过去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比较容易获得的信息,现在掌握起来就比较困难;各相关部门虽然掌握大量的网络设备和人口信息资源,但是由于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难以形成资源共享、运转高效、协调有力的综合治理局面。如何打破体制壁垒,整合部门资源,实现信息共享,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近年来,我们围绕建立横向互通、纵向延伸、良性互动的人口信息共享体系,进行了积极探索。(一)增强机遇意识,找准工作的突破口。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都提出,要充分发挥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在信息化建设中的作用,推动跨部门、跨地区信息共享。省委、省政府在《关于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决定》中明确要求,“各级人口计生、民政、卫生、公安、工商、劳动保障、信息产业等部门要建立人口计生相关基础信息共享机制。”为我们实现信息共享提供了理论和政策依第2页共5页据。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