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人标本采集1检验项目的选择和检验申请单的填写每项试验均有其特有的临床应用价值,临床医生应了解所选试验的临床意义和使用价值,了解对试验可能的影响因素,及试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针对性地选择试验。临床医生在检验申请单上应尽量完整地填写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姓名、年龄、性别、住院号、病区、床位号、临床诊断或初步诊断等必要的临床信息,对血气标本还应该提供病人的即时体温、吸氧浓度、血色素情况等必须的信息。2减少试验前影响因素对试验的干扰(1)患者的准备患者的准备是保证送检标本质量的内在条件及前提要求,包括患者的情绪、运动、生理节律变化等内在因素;饮食、药物的影响等外源性的因素,其它如采集血标本时体位、止血带绑扎时间等都可能影响检验结果。患者恐惧、紧张的心理状况,可造成标本采集的失败,尤其在骨髓、脑脊液、胸腹水穿刺时;患者处于激动、兴奋、恐惧状态时,可使血红蛋白、白细胞增高。因此,采集标本前,让患者消除恐惧、紧张,保持平稳的心态非常重要。多数临床生化和免疫项目,需要病人空腹采血,尤其是血脂、血糖、氨基酸等,餐后采集的血液标本,其血清常出现乳糜状,可影响到许多检验测定的正确性,但空腹时间过长,患者处于饥饿时间过久,可使血糖、蛋白质降低,胆红素升高;避免饮酒、抽烟和剧烈运动,饮酒可使GLU降低,使TG、GGT、HDL-Ch升高,激烈运动后肌酐、尿素、钾、磷、乳酸有明显升高,而血红蛋白、钙、镁有不同程度的减低;抽烟可使儿茶酚胺、胃泌素、氢化可的松、生长激素、碳氧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癌胚抗原升高;避免药物对试验的影响,特别是血培养标本和疟原虫的检测应在用药前采集,但对于药物治疗的疗效观察则另当别论。病区患者采血时多数是处于卧位或坐位,跟站位相比有一定的差异,最好是每次采血取同一种体位,以增加前后试验的对比性。采血时止血带绑扎时间过长可造成溶血和血液标本的浓缩。(2)容器的准备现在多数医院采用真空采血管,分血常规管、凝血试验管、血沉管、生化和免疫管、专业的血培养瓶等,这些对医院的规范化管理是很有好处的。真空采血管经量化处理,抗凝剂与血的比例固定,增加了同一试验前后的可比性,对临床医生判断患者疾病的进程也有好处。我们医院目前病区、门诊和体检血液标本均采用真空采血管采集。尿液标本的收集可采用洁净的试管和一次性塑料杯,24h尿蛋白定量和尿微量蛋白容器必须清洁卫生,并加上适量的对试验项目无影响的防腐剂。细菌培养必须用无菌器具装送,避免污染。3样本的采集(1)程序化文件的建立和宣教工作:临床实验室应制定标本采集程序手册或标本采集指南,发放至各病区护士站,文件至少应包括患者准备要求、标本收集容器种类要求、标本留取量的要求、防腐剂或抗凝剂的种类和用量要求、标本采集时间的要求、标本标识要求以及其他1特殊要求,对标本采集和运送的相关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并由护士负责对病人或家属进行宣教,告知采血或其他标本收集前应注意的事项。(2)采集时间:病区血标本的采集时间一般在清晨,有的病区护士因为工作太忙,可能在凌晨4:00~5:00就给患者采血,这样距离标本检测的时间较长,对血糖、电解质等结果具有非常大的影响,有可能造成高血糖标本的低血糖结果和低钾低钠标本的高钾高钠结果;血常规标本的最佳检测时间是采样后0.5h~6h之间,如采样时间与检测时间相距太大,也不能取得最佳结果,在许多大医院因工作量大,仪器来不及检测,病区的最后一批标本往往要到中午12:00以后才能完成检测。因此,建议综合性医院血标本的采集最好在7:00-8:00进行,以避免时间性误差。尿液常规检验标本应取晨尿为佳,因肾脏浓缩功能,此时收取的标本易发现病理成分。细菌培养应尽量争取在抗生素使用前采集标本,疟原虫检测应在抗疟药使用前采集标本。有些检测项目在疾病发展的不同时期血液或尿液中浓度有较大的差异,如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查cTnT(血清肌钙蛋白)或I在发病后4h~6h采样较好;病毒性感染抗体的检测,在急性期及恢复期采取双份血清检查对诊断意义较大;急性胰腺炎发病后12h~24h血清淀粉酶(AMS)达高峰;皮质醇高峰时间是早上8:00和下午1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