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加工工艺》2006年第35卷第24期Material&HeatTreatment材料热处理(12)第35卷第1期1-1Si、Ca对Mg-2Mn变形镁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1-4强脉冲磁场对Al-Cu共晶合金定向凝固组织的影响1-7Sr变质对AlSi6Mg2半固态铝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1-10扩渗时间对纯镁渗锌表面合金化的影响1-13CellularAutomaton法模拟铝合金微观组织的形成1-16低压脉冲电场下纯铝的晶粒细化1-19非枝晶A356合金半固态重熔加热时的组织演变1-23铸态C72500合金组织与性能分析1-25Fe、Si对工业纯铝晶粒细化的影响1-28压铸镁合金AZ91D无铬转化膜1-30钒、钛对高铬铸铁中碳化物形态及耐磨性的影响1-32低温用铁素体球铁的研制1-33消失模铸铁件表面渗Cr工艺研究1-37水平连铸H90合金带坯工艺条件的实验研究1-40半固态挤压铸造工艺参数对制件性能的影响1-44电渣熔铸钢锭应力场的模拟研究1-47多型芯径向抽芯压铸模设计1-50提高铝合金减震筒质量的金属型铸造工艺1-52ProCAST在铸造工艺优化中的应用1-54采用连续冷却方法获得奥-贝球铁1-55基于选域激光烧结技术的石膏型精密铸造工艺研究1-58Q235宽厚板连续铸锭开裂原因分析1-61差压铸造在我国的发展及应用1-65铝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1-70铸件充型数值模拟的研究进展1-73一种挤压件石墨润滑剂的自动清理设备1-76变形温度对高强IF钢应力-应变曲线及组织的影响1-79发动机曲轴毛坯铸锻成形方法及其特点比较第35卷第2期2-1热处理对Al-9.0Zn-2.5Mg-1.2Cu-0.12Sc-0.15Zr合金组织与性能的影响2-5钛合金表面高能喷丸纳米化后的组织与性能2-81.6%C超高碳钢显微组织与性能研究2-1120Mn2SiVB钢的组织性能与抗震性能2-14微米级铁基纤维的抗氧化性和磁性2-16时效处理对Fe-5.5Al-2Mo和Fe-7Al-0.5Ti合金阻尼性能的影响2-19液相脉冲放电沉积TiC陶瓷涂层的滑动磨损性能研究2-22固溶处理对ZK60合金组织及性能的影响2-25成分配比对自蔓延高温合成Ni-Al金属间化合物的影响2-28氮化烧结V(C,N)颗粒增强铁基复合材料的研究2-32固溶时效工艺对C194合金性能的影响2-34快速渗氮技术的可行性研究———液相等离子体电解渗氮2-3732Cr2MoV复合镀膜处理的组织及磨损行为2-40灰铸铁贝氏体等温淬火研究2-42提高GCr15钢制冷冲模使用寿命的探讨2-4440Cr钢喷丸处理工艺的优化研究2-4645钢双层辉光离子渗Cr-C工艺的研究2-48热处理对AlN·Al3Ti/ZL101原位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2-5040Cr钢的形变热处理行为3-52硅钢片冷冲模热处理工艺的改进2-55轴承钢纺机专件热处理工艺改进2-560Cr17Ni7Al钢热处理硬度不均的工艺分析与改进2-58模锻钢件锻造生产中的铜脆龟裂分析及预防2-59TA7合金环件低倍试样“麻坑”现象分析2-61关于水溶性聚合物淬火介质推广应用的思考2-64电刷镀在GH39高温合金零部件修复中的应用第35卷第3期3-1LF21板搅拌摩擦焊接头组织与焊接工艺关系的研究3-4自反应火焰喷涂过程中碰撞沉积物的形成及分析3-8新型(A+F)双相铁基堆焊合金热处理工艺探讨3-11电弧超声对Q235A的SMAW焊缝组织和性能的影响3-14Al-CuO系SHS反应火焰喷涂涂层及副产物的形成与转变3-18LY12搅拌摩擦焊接过程中搅拌针摩擦行为的研究3-22不同工艺条件下12Cr1MoV工艺管线的焊接接头性能测试与分析3-24汽车发动机双质量飞轮激光焊接机及其工艺研究3-27湛江发电厂1#汽轮机高中压外缸中分面的堆焊工艺3-29CO2焊、MAG焊焊接对比试验及其在工程机械制造中的应用3-31药芯焊丝混合气体保护焊的熔敷特性研究3-34H62黄铜件银钎焊表面质量问题的研究3-362205双相不锈钢的焊接性及焊接技术3-39抗磨铸钢件的焊接修复3-41压力钢管安装焊接过程的变形分析3-437075铝合金真空电子束焊接残余应力场数值分析3-46薄板T型接头焊接温度场的研究3-49双丝焊温度场仿真的热源模型研究3-53焊接专家系统的应用现状及发展3-56激光焊接中激光聚焦技术的研究3-61陶瓷与金属特种焊接技术的开发与应用3-63从美国焊接手册看特种焊工艺的变迁3-67国内焊接球罐的用材及热处理技术3-70连铸辊表面堆焊层开裂原因分析3-73CO2保护焊焊接车身骨架常见缺陷及其预防3-75新型焊缝水压试验检漏剂的开发与应用3-76飞机起落架裂纹的焊接修理3-7740CrMnMo钢大模数齿轮轴齿面的MAG焊修复3-78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