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就业与失业——劳动力市场运行的结果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劳动经济学本科专用就业与失业10.1就业与失业的界定10.2就业理论10.3就业的结构分析10.4失业类型及其成因和治理10.5中国体制转轨和经济重构中的失业及治理10.1就业与失业的界定10.1.1就业的度量10.1.2失业的度量10.1.3研究就业与失业的重要意义10.1.4影响就业的因素分析10.1.1就业的度量(1)就业的含义和统计(2)我国就业统计的演变(3)充分就业的含义(1)就业的含义和统计(1)含义:是指一定年龄阶段内的人们所从事的为获取报酬或赚取利润所进行的活动。实现就业的条件:法定劳动年龄具有劳动能力合法的社会劳动有报酬的劳动,可以赖以为生(1)就业的含义和统计(2)国际劳工组织统计:正在工作的人(有报酬或收入)有职业,临时因疾病、休假、劳动争议等不工作的人和音单位原因临时停工的人雇主和自营人员及其建庭成员(正常工作时间1/3以上)退休人员再次就业(有报酬或收入)%100失业人数就业人数就业人数就业率(2)我国就业统计的演变(1)计划体制下没有明确的“就业者”规定,一般是用“社会劳动者”概念,包括:全民、集体、其他各种所有制单位职工和个体劳动者达到一定条件的从事家庭副业人员计划体制下统计存在的问题:以计划为依据缺少劳动时间长短的界定以稳定的收入保障作标准(2)我国就业统计的演变(2)目前的统计口径:就业(从业)人员指:从事一定社会经济活动并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人员已办理离休、退休、退职手续,又再次从业的人员注意:从业人员不包括从事经济活动的学生。(3)充分就业的含义凯恩斯:在某一工资水平下,所有愿意接受这种工资的人都能得到工作,也就非自愿失业为零。注意:充分就业不是完全就业,仍然有失业存在弗里德曼:充分就业是失业率等于自然失业率充分就业是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内容10.1.2失业的度量(1)失业的概念(2)失业率(3)我国对失业概念的规定(4)自然失业率界定(1)失业的概念(1)国际劳工组织:有劳动能力并愿意就业的劳动者找不到工作的一种社会现象市场经济国家接受的定义:统计时被确定由工作能力,但没有工作,且在此前四周内寻找过工作,但没有找到工作的人。包括暂时解雇等待恢复工作的人、正等待到新工作岗位报道时间达30天的人(1)失业的概念(2)美国:16岁以上非制度限制,不在工作但有工作能力且:过去四周内进行过某种求职活动暂时被解雇并等待重返工作一直在寻找工作但暂时生病在30天内等待到新工作岗位报道的人(2)失业率(1)衡量一个国家失业状况的基本指标失业人数指属于上述失业范围并到有关部门登记的失业者人数%100失业人数就业人数失业人数失业率(2)失业率(2)失业率概念无法反映失业的动态变化现实当中,要了解一个国家或地区真实的失业率,不仅要看他的存量,而且要看他的流量(劳动力市场的存量流量图)劳动力存量-流量模型非劳动力失业就业(1)解雇(2)临时解雇(3)辞职退休或中途退出劳动力市场(4)新进入或重新进入劳动力市场(5)新雇用(6)重新雇佣(7)(2)失业率(3)基于对劳动力市场存量—流量分析,可以得到一个更好的衡量失业水平的工具,就是年失业率:失业的程度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失业人数所占的比重;二是实际的失业周数。%10052周失业者的平均周数劳动力总数该年度有失业经历的人年失业率(3)我国对失业概念的规定(1)1994年我国才承认存在失业,1995年3月试行新的失业调查统计方法定义:在规定劳动年龄内,具有劳动能力,在调查期内无业并以某种方式寻找工作的人。(3)我国对失业概念的规定(2)登记失业人员:失业人员中到职业介绍机构登记的方式寻找工作的称谓登记失业人员,必须是非农业户口,在一定年龄内,有劳动能力,无业而要求就业,并在当地就业服务机构的登记的求职人员。%100城镇登记失业人员人数城镇从业人员人数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城镇登记失业率(3)我国对失业概念的规定(3)登记失业无法真实的反映失业的实际情况。调查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