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感受[范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玉侠、张鑫鑫、孙曦婷、刘雨薇、刘雪、王楠案例分析(2009级)题目:我党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院系: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班级:09级3班姓名:张洪斌、王晶华、袁琳琳、范金鑫、杨指导教师:李晓晴得分:2010-02-01经济参考报发表题为《上面的政策是好的,但到了下面就走样》的文章:一些农民说,上面的政策是好的,。XX省XX县区弓棚镇种粮大户张海清说:“国家的政策是真好,但下面一执行就走样,去年国家托市收购玉米,国标二等玉米每公斤1.5元,可实际到粮库根本卖不上这个价,很多时候都在水分上做手脚。”他认为,国家给了农民好政策,不能出了政策就拉倒,在具体执行中应加强监管力度,让惠农政策能真正惠及农民。在松花江镇上一个小卖店里,几个农民正在闲话家常,农民张守玉说,他家里一公顷多地,今年也就打了6500公斤左右,比去年减产一大半;另一个农民李忠强说,他家的情况也差不多,1.5公顷地的玉米,今年才打了不到1万公斤""由于遭受了严重旱灾,2009年XX省粮食产量有明显下降,总产在275亿公斤左右,主产县很多农户都遭受不同程度损失。地处XX省中部地区的XX县区是全国知名的产粮大县,全县336.9万亩农田有240万亩受旱,占农田总面积的75%左右,其中绝收面积就达到了10万亩,预计粮食减产要达到三成左右。说起当前的困难,农民普遍表示,目前最担心的就是节后的粮价。他们说,产量肯定是不行了,如果价格再上不去,今年的收入就会出问题,还不上种地的借款,明年购买种子、化肥的钱都没有。《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中发现,当前农民对粮价的期望值普遍较高,希望能通过较高的价格弥补减产带来的损失。张守玉说,现在都说市场经济,市面上东西少了价格肯定就能高,估计挺到后期能卖到每公斤2元钱;小卖店老板李怀志说,春节后粮价肯定要涨,关键很多人等不到那个时候,第1页共4页很多人种地就是一年倒一年,赚点吃喝,家里没什么积蓄,年关到的时候想不卖粮都不行。在XX县区取柴河镇新胜村,村民王辉回忆说,去年因为着急种地用钱,2万多公斤水稻的价格每公斤还不到1.5元,承包土地、种子化肥等农资、雇佣劳动力各项费用加起来,剩不下什么钱,但不卖根本没有别的办法。他说:“而且今年卖粮还不知道什么形势,去年虽然国家给了好政策,但卖粮过程中不仅要排大队,还要给好处费才能评上好等级,大伙抢着卖粮,国储库门前大队排出去有几公里远。”据他介绍,去年他们村普遍都往国储库送,有的排队排了几天几夜,最后还没卖上好价钱。在XX县区松花江镇的小卖店里,张守玉等几个农民表示,他们担心的另一个问题就是种子、化肥等生产资料价格。“自从国家开始给农民补贴以来,种子、化肥价格年年都涨,种地的成本越来越高,国家给的那点钱实际上都不够填这个窟窿。”他说:“生产资料这个东西,种地必须得用,如果来年价格继续这么涨下去,恐怕大伙种地连账都算不过来,也就没了活路了。”XX市农委副主任周一平说,去年,以化肥为代表的生产资料价格涨幅很大,化肥平均涨幅在40%-50%之间,个别品种达到80%。以XX市用得最多的复混肥为例,前年平均1800-2000元/吨,去年已经涨到2000-2800元,涨幅高达50%。尿素的涨幅也在20%以上。对于今后的期盼,XX省榆树、德惠、公主岭等一些产粮大县粮农表示,首先还是希望国家出台更高的托市价格,最大限度减少农民因干旱减产造成的损失。XX省农发行办公室主任史德顺说,去年吉林玉米大丰收,创历史最高纪录,国家出台了每公斤1.5元(国标二等)的保护价初期,玉米收购并未出现量增价涨的情况,市场价格反而不同程度下降,农民售粮价格也都在政策性价格之下,政策“托”市场“压”农民,粮食并没有卖上好价钱。《经济参考报》记者去年在一些玉米加工企业采访时发现,当时由于气温偏高,湿玉米不便储存,养殖业遭遇寒冬饲料需求不旺,加上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影响,玉米市场整体需求不旺,市场上呈现出粮多但收购群体少第2页共4页的局面,不少企业纷纷下调玉米收购价。分析去年玉米价格“托”不起来的原因,史德顺说,从供给看,季节性供给压力较大,农民销售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