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中国乡村医药杂志阿托品对SLIPA喉罩全麻术后咽喉舒适度的影响高特生张树保王寿根曹晓虹朱波自2004年6月SLIPA喉罩投入使用以来,具有稳定性好、反流误吸发生率低、一次插入成功率高、能有效降低咽喉部组织的神经压迫损伤、避免了医源性交叉感染等优点[1],临床应用越来越多。但SLIPA喉罩的一些不足或并发症,较少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2010年7月至2011年10月,我们发现术前常规使用阿托品对SLIPA喉罩全麻患者术后咽喉部舒适度有一定影响,现总结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及分组上述期间择期乳腺外科手术女性患者120例,按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年龄18~65岁,平均(48.1±14.2)岁,体重指数(BMI)<30kg/m2,手术时间30~90min。排除有反流误吸危险、咳嗽、咳痰、咽喉痛、窦性心动过缓的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I组(使用阿托品)和Ⅱ组(未用阿托品),每组60例。两组一般情况大体一致。1.2方法常规行心电图、脉搏血氧饱和度、无创血压和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监测。根据SLIPA喉罩宽度与患者两个甲状软骨角之间距离相等的原则,选择适当的SLIPA喉罩型号[1]。在使用前仔细检查有无明显的制造缺陷或锋利的边角,并在其前端、背侧的各个突起处涂抹水溶性润滑剂。麻醉诱导依次静脉注射咪达唑仑1~2mg、丙泊酚2mg/kg、芬太尼3μg/kg、琥珀胆碱1mg/kg。Ⅰ组在诱导前肌注阿托品0.5mg,Ⅱ组在诱导前肌注生理盐水1ml。充分吸氧去氮,肌肉松弛后置入SLIPA喉罩(47~51三种型号,杭州富善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接麻醉机控制呼吸,设定潮气量8ml/kg、呼吸频率10~14次/min、新鲜气流量2L,术中PETCO2维持在32~40mmHg。术中丙泊酚4mg/(kg·h)微量泵持续静脉推注及吸入七氟烷,并间断静脉注射少量芬太尼维持。手术结束前10min停止吸入七氟烷,手术结束停用丙泊酚,自主呼吸恢复,清醒后拔除SLIPA喉罩。1.3观察指标记录两组拔除喉罩后需进行吸引口腔分泌物及有血性分泌物的例数。观察拔除喉罩即刻、拔除后30min及术后2h、6h、12h、24h咽喉部并发症,记录有无咽喉痛、口喉干燥、咽部感觉障碍、吞咽疼痛或困难、声音嘶哑、颈部疼痛等情况及其程度与持续时间。患者出现上述任何一种症状,即确认为有咽喉部并发症。术后随访均由同一位不知分组情况的麻醉医师完成。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两组SLIPA喉罩插入操作成功,顺利完成手术,全程机械通气,未出现需要处理的咽喉部严重并发症。拔除喉罩时,Ⅰ组中6例(10.0%)需吸引分泌物,Ⅱ组24例(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40,P<0.01);Ⅰ组中3例(5.0%)有血性分泌物,Ⅱ组1例(1.2%),差异无统计学意作者单位:314001浙江嘉兴市中医医院麻醉科通信作者:高特生,Email:gaotsh0717@163.com【摘要】目的评估阿托品对SLIPA喉罩全麻术后咽喉部舒适度的影响。方法120例择期乳腺外科手术SLIPA喉罩全麻女性患者,随机分成Ⅰ组(用阿托品)和Ⅱ组(未用阿托品)各60例,Ⅰ组在诱导前常规给予阿托品0.5mg肌注,Ⅱ组予生理盐水肌注。结果两组SLIPA喉罩插入操作成功,顺利完成手术,全程机械通气,未出现需要处理的咽喉部严重并发症。拔除喉罩时,Ⅰ组中6例(10.0%)需吸引分泌物,Ⅱ组24例(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咽喉痛集中在术后2h、6h,Ⅰ组咽喉痛发生率均较Ⅱ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口喉干燥集中在拔除后30min及术后2h,Ⅰ组口喉干燥发生率均明显高于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2hⅠ组颈部疼痛发生率高于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2hⅠ组咽喉痛发生率亦高于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SLIPA喉罩全身麻醉患者使用阿托品会减少分泌物分泌,但增加术后咽喉部并发症发生率,降低患者舒适度和满意度。【关键词】阿托品;SLIPA喉罩;咽喉;舒适度132013年9月第20卷第17期义(χ2=0.26,P>0.05)。两组喉罩拔除即刻至术后6h咽喉并发症见表1。术后12h时仅剩口喉干燥2例症状未消失,Ⅰ组还余咽喉痛7例,口喉干燥3例。至术后24h,Ⅱ组并发症全部消失,Ⅰ组还有咽喉痛3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7,P>0.05)。3讨论由于喉罩在置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