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舌象的动态变化看中、西药作用之差异*——附469例RA多中心临床病例分析.查青林林色奇(江西中医学院南昌330006)何羿婷(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广州510120)闰小萍(北京中日友好医院北京100029)苏励(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上海200032)宋跃进(湖北省中医药研究院武汉430074)曾升平(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成都610075)刘维(天津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天津300193)冯兴华(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北京100053)钱先(江苏省中医院南京210029)朱婉华(南通良春中医药临床研究所南通226000)吕爱平料(江西中医学院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南昌330006)摘要:目的:了解中、西药作用之差异。方法:对469例RA多中心临床病例舌象变化进行动态观察,采用分类变量重复测量资料的分析方法,对中、西药组舌质、舌苔的变化进行动态比较、分析,并比较有效与无效病例舌象变化的差异。结果:舌象随治疗时间的推移而不同,不同时间点的舌象比较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O.05。结论:中、西药对舌象的影响是不一样的,其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关键词:舌象;分类变量重复测量资料分析;类风湿性关节炎;多中心临床;中西药作用机制中图分类号:R241.25文献标识码:A舌诊是中医望诊的重要内容,在辨证中占据重要地位。舌象的变化,能客观地反映正气的盛衰、病邪深浅、邪气性质、病情进退,可以判断疾病转归和预后等⋯,如《辨舌指南》说:“舌为心之外候,苔乃胃之明征,察舌可占正之盛衰。验苔以识邪之出入。”“辨舌质,可诀五脏之虚实。视舌苔,可察六淫之浅深。”由此,我们认为:舌象的动态变化可反映人体与致病因素的抗争情况;比较中、西药对患者舌象的动态变化过程,可了解中、西药对人体内部抗病机制影响的不同。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来源与相关标准469例RA患者来自全国9个临床中心【2J,符合198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触认)修订的RA诊断标准[31,均为活动期RA,按多中心分层随机的原则分为西药治疗组和中医辨证治疗组。治疗方案:西药组:非甾体抗炎药(NSAID)+慢作用药(刚悯)。NSAID:扶他林缓释片,口服,每次75mg,每日1次,饭后服。当急性炎症得到有效控制后停用。刚㈣:甲氨喋呤,口服,每周1次,剂量从5mg开始,每周增加2.5mg,一般剂量7.5~15mg,维持剂量2.5~7.5mg。柳氮磺胺吡啶,口服,开始每次O.25g,每日2次。每周增加日剂量0.25g,至每次0.5~1g,每日4次。病情缓解后逐渐减至维持量0.5g,每日3~4次。中医治疗方案:基础治疗+辨证用药。基础治疗:雷公藤多甙片,口服,每次10mg,每日3次,饭后温开水服用。益肾蠲痹丸,口服,每次8g,每天3次.饭后温开水服用。辨证用药:寒湿阻络型服寒湿痹颗粒(乌头汤加减),每次5g;湿热阻络型服湿热痹颗粒(宣痹汤合三妙散加减),每次5g;寒热错杂型服寒热痹颗粒(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每次10g;肝肾亏损痰瘀痹阻型服魅痹颗粒(独活寄生汤加减),每次6g。以上中药均口服,每日3次,温开水·国家十五攻关计划(200lBA701A1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4212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学技术研究专项(04—05JLll).江西省卫生厅中医药科研计划(赣卫中字[2004】27号)··通讯作者·28·★★★★★★★★★★★万方数据冲服。两组均于治疗后6个月评定疗效。疗效评价参照美国风湿病学会(AI:R)发布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最新指南(2002年版)推荐的RA病情改善程度≥20%的评价标准【4l,简称AC王己20标准。1.2舌象观察所有患者均于初诊、治疗12周和24周时观察舌质和舌苔情况,为便于分析,将舌象分为下述几种情况:(1)舌质分为舌淡红、舌淡、舌红、舌紫暗、舌有瘀斑瘀点及其它;(2)舌苔分为苔薄白、苔薄黄、苔黄白相问及其它。记录时,根据患者舌象在相应的舌质和舌苔前打勾,若为其它情况,则在其它前打勾,并在旁边注明舌象表现。1.3分析思路与方法舌象为分类资料,而每一患者在不同时期观察到的舌象属于重复测量数据,不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