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卷第7期宜春学院学报VoL32。No.72010年7月JoumalofYichunCollegeJuly.2010从道家思想看猪八戒的精神世界——兼论道家思想的利与儒家思想的弊彭晓波(宜春学院,江西宜春336000)摘要:儒道文化对中国人的深层文化心理有着深刻的影响,<西游记>在长期流传过程中经过无教人的加工改造,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思想情绪,也反映了中国人的深层文化心理。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儒道文化的印痕。昊承恩是一个典型的儒家知识分子,并对道家文化也有一定的研究,由此我们也认为在他的人物身上肯定也熔铸了作者的儒道思想。现从猪八成的为我与唐僧的利他、猪八戒的阴柔与孙悟空的阳刚、猪八戒的精神逍遥与沙僧的道德自律来分析儒道文化。关键词:猪八戒;道家思想:儒家思想中图分类号:B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380X12010)07—0087—03FromTaoismtoSeetheSpiritualⅥroddofPigsy———_theBenefitofTanismandtheDisadvantageofConfucianismPENGXiao—bo(Yichun‰毋,Yichun,336000,C/dna)Abstract:TaoismandConfucianismdeeplyinfluencetheChineseculture,。JourneytotheWest”ismetaledandrebuildedbytheCOti/lt]esSpeopleinthelongprocessdspreading,ItreflectsthethouOtsofmasses,alsoreflectsChineseculturalpsychology,80们cans∞thedeepimprintofTaoismandConfucianism.眦sthesistriestoanalyzethemfromthe8elf—regardofPigsyandthealtruismdTangMonk,thefemininityofPigsyandthemasculine0ftheMonkeyKing。thespiritperlpateticismofPigsyandthemoralself—disciplineofSandy.Keywords:Pigsy;Taoism;Confucianism<西游记:}∞的题材是取经故事,所以这个故事是在肯定佛教的前提下展开的,看上去似乎扬佛抑道。但。吴承恩的思想比较复杂,其学术宗于儒学,旁骛其它,<西游记>虽是佛教题材,但鲁迅当年说过,吴于佛学了解并不多,仅借用而已,后人于此论也无异议,诗文中看,他对道教却所知不少,常常引用道教典故得心应手,甚至说得上有所偏爱蚍¨。当然道教不等于道家思想,但是它却是道家思想最重要的传播工具和主要的载体。在中国文化思想发展进程中,儒道两家文化互补互济,构成中国文化的整体系统结构,对中国人的深层文化心理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西游记)在长期流传过程中经过无数人的补充、修改和加工,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思想情绪,也反映了中国人的深层文化心理,我们由此看到了儒道文化的深刻烙印。一、猪八戒的“为我”与唐僧的“利他”道家学说的思想精髓,从宏观的方面说,是“道”之学,从微观的方面说,就是。为我”之学,道学就个人所讲的道是什么呢?一言以蔽之,就是。为我”,这样的伦理思想,贯穿在所有道家代表人物的学说之中。老子主张守柔处下,不与人争,宽容以待物,只是处世方法的意义,只是为了自己不走到强梁不道的地步。老子的学生杨朱“杨子取为我,拔一毛利天下。不为也”(<孟子·尽心上>),他对于老子的避害免灾的为我思想作了极大的发挥,建立了一个以为我主义著称的伦理思想体系,主张纯粹的自重自保,反对任何的个人牺牲,如果拔损自己身上的一根毫毛而对天下人有利,扬朱是绝不肯于的,如果拔一根毫毛而能使自己得到天下大利,也是不肯干的,为名为利而牺牲生命不可,丽保得生命以兼爱天下,造福众人,也是不行的。道家的詹何、子华子在<吕氏春秋·贵生>中宣扬感性幸福主义色彩的为我主义,“子华子日:全生为上,亏生次之,死生次之,迫生为下,故所谓尊生者,全生之谓,所谓全生者,六欲皆得其宜也”。猪八戒就是一个典型的为我主义者,一个“六欲皆得其宜”全生主义者,收稿日期:2010—06—10作者简介:彭晓波(19r76一),宜春学院教师,硕士,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87·万方数据第7期宜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第32卷有著名的“七贪”:贪吃、贪睡、贪色、贪财,贪功、贪图安逸,贪生怕死。杨朱的为我理论有享乐主义的苗头,但是道家思想并没有走向纵欲主义,老子庄子都主张“少私寡欲”,“见素抱朴”,认为“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老子>第十二章),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