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产褥期妇女的护理VIP免费

产褥期妇女的护理_第1页
1/34
产褥期妇女的护理_第2页
2/34
产褥期妇女的护理_第3页
3/34
生命的体征生命的体征体温大多在正常范围.如产程中过度疲劳、产程延长或产伤较重者,其体温在产后24小时内可稍升高,但不超过38°C.如乳房极度充盈可有低热,一般在12小时内自行恢复.脉搏略缓慢,约为50-60次/分,于产后一周恢复正常,与副交感神经兴奋有关.由于产后腹压降低,膈肌下降,产妇以腹式呼吸为主,产妇的呼吸深慢,约为14-16次/分.血压在产褥期无明显变化,如为妊娠高血压疾病的产妇,其血压在产后变化较大.产后宫缩痛产后宫缩痛是指产褥早期,因宫缩引起下腹部阵发性疼痛。一般在产后1-2日出现,持续2-3日后自然消失。经产妇比初产妇多见。哺乳时发射性的子宫收缩可使疼痛加重。恶露恶露产后随子宫蜕膜的脱落,血液、坏死蜕膜组织经阴道排出称恶露。恶露分三种:(1)血性恶露:色鲜红,含大量血液,量多,有时有小血块,有少量胎膜及坏死蜕膜组织。(2)浆液恶露:色淡红,含少量血液,有较多的坏死蜕膜组织、子宫颈粘液、阴道排液。(3)白色恶露:色较白,粘稠,含大量白细胞、坏死蜕膜组织、表皮细胞及细菌等。4.会阴切开创口初产妇多见。在产后的3日内可见切口处水肿,活动时有疼痛,切口拆线后症状自然消失。5.胃纳由于妊娠后期胃液分泌减少,胃肠肌张力降低,蠕动减弱,加之产时疲劳,产妇多食欲不佳,喜进流质、半流质等清淡饮食,一般10日左右恢复,也有产妇因产程中进食少,产后腹腔压力降低,产后有饥饿感,食欲增加。6.排泄(1)褥汗:产褥早期,大量多余的组织间液需要排泄,使皮肤排泄功能旺盛,大量出汗。尤其是睡眠和初醒时明显,产后1周好转。(2)泌尿增多和排尿困难:产后2-3日内,由于机体排出妊娠时贮留的水分,产妇往往多尿,但因分娩过程中膀胱受压使其粘膜水肿、充血,肌张力降低,加之会阴切口疼痛,使产后产妇容易发生排尿困难,特别是产后第一次尿,容易发生尿潴留及尿路感染。(3)便秘:产褥期容易发生便秘,与产妇卧床多、活动少、肠蠕动减弱,腹直肌及盆底肌松弛有关。7.乳头皲裂哺乳产妇尤其是初产妇在最初几日哺乳后容易产生乳头皲裂。大多是因为产前乳头准备不足或产后哺乳姿势不当引起。乳头皲裂时,表现为乳头红、裂开、有时有出血,哺乳时疼痛。乳房胀痛乳房胀痛产后哺乳延迟或没有及时排空乳房,产妇可有乳房胀痛,触及时加重,触摸乳房时有坚硬感。体重减轻体重减轻由于胎儿及胎盘的娩出、羊水排泄及产时失血,产后即刻体重约减轻6公斤左右。产后第1周,由于子宫复旧、恶露及汗液、尿液的大量排出,体重又下降4公斤左右。下肢静脉血栓形成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少见。由于产后产妇的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加之产后疲惫虚弱、切口疼痛致卧床教多,使下肢静脉血液循环缓慢,血液易淤积于静脉内,形成静脉血栓。表现为下肢体表温度下降或感觉麻木,患侧肢体有胀痛感。疲乏疲乏由于产程中不适及用力、产后接受医务人员的频繁观察、哺乳及新生儿护理活动导致睡眠不足,使得产妇在产后的最初几日感到疲乏,表现为精神不振,自理能力降低及不愿亲近新生儿。产后压抑产后压抑指产妇在产后2-3日内发生的轻度或中度的情绪反应。表现为易哭、易激惹、忧虑、不安,有时喜怒无常,一般在几日内后自然消失。产后压抑的发生与产妇体内的雌孕激素水平急剧下降、产后心理压力及疲劳有关。护理措施护理措施(一)一般管理认真评估产妇的身心状况,每天分别测2次体温、脉搏及呼吸,如体温超过38°C应加强观察。提供良好的环境,保持床单位的清洁、整齐、干燥,要及时更换会阴垫及衣服、被单。保证产妇有足够的营养和睡眠。重视产后排尿,产后4-6小时要鼓励产妇及时排尿以防子宫收缩欠佳而致产后出血。如不能自行排尿,用热敷、暗示、针灸等方法,必要时导尿。鼓励产妇早期下床活动及做产后操,多饮水,多吃含纤维素食物,以保持大便通畅。鼓励适当活动,以促进切口愈合、增强食欲、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促进健康。(二)会阴护理仔细评估会阴切口,有无渗血、血肿、水肿等,如有异常应及时报告医师。会阴每天用碘伏2次擦洗。水肿者,用95%酒精或50%硫酸镁湿热敷。嘱产妇向会阴切口对侧侧卧。(三)子宫复旧护理认真评估恶露情况,入修养室后即刻、30分钟、1...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产褥期妇女的护理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