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习俗中朴素的环保意识藏族自古以来是以“牧牛羊而生,傍水草而居”的游牧民族,在长期与艰苦的自然环境斗争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俗,其中包含有丰富的环保意识。草原上,藏族牧民有四季草场轮牧的古老习惯。所谓四季草场就是春、夏、秋、冬季草场,轮牧使草场有了生息恢复的时机,避免了过牧现象的发生,子子孙孙有了可供放牧的草场。牧民大多住在用牛毛、羊毛缝制的帐篷里,习惯用牛毛口袋,故而在草原上极难见到塑料制品。他们通常用牛、羊粪取暖、做饭,用酥油灯照明,所以远离集镇也可长年生活。恶劣的自然条件,使他们有了极强的节水意识,即使煮饭、烧茶以及洗碗也非常注意节约用水。洗衣粉、肥皂之类的化学品自然就无用武之地,所以几乎没有什么生活污水。在农业区,藏族农民庭院前后往往种植有很多果树、花卉,每值春夏,红花绿树使整个庄廓生机盎然。农耕时,习用耗牛犁地,惯施农家肥,很少用化肥和农药。所以很多养蜂者喜欢到藏族农庄养蜂,这儿的蜂蜜高产、洁净、质佳,是纯真天然的绿色食品。藏族群众大多信仰藏传佛教,忌杀戮、吃鱼、吃鸟,故而在藏区大批珍稀野生动物得到保护,如藏羚羊、野牦牛、白唇鹿、湟鱼、黑颈鹤等大量繁衍,真是鸥舞长空、鱼翔浅底的香巴拉(藏语:天堂)。藏族殡葬多采用火葬、天葬等方式,所以不存在占用土地的问题。而且藏族群众生活一向平淡,不喜欢采挖煤矿、金矿等,有效保护了当地植被。文/桑杰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