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个性化阅读的指导策略2013年06月15日15:58来源:中国教育报0人参与0条评论《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从发挥学生个性特长出发,真正实现富有学生个体特色的创造性、探究性阅读呢?山东省济宁市和平街小学以个性化阅读的策略为突破口,创新语文教学模式。一、确保充分的阅读实践阅读活动就应该让学生把主要精力放在阅读原文上。阅读时以原有知识结构为底座,进行不同层次地阅读,一个目标一个目标地台阶状前进,可以让学生反复地通过不同目的的“四读”(读准、读熟、读懂、读好)由浅入深地完成阅读全过程。在整个阅读的过程中,学校着重注意了以下两点:1.给足时间。教师根据年级、学情、教材特点规定好每节课的阅读时间,并让学生自我监控达成度。留有充分时间让学生正确地读课文,要求用普通话,声音响亮、吐字清楚、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在深入阅读时,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调动各种感官,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阅读后的评议,通过评议强化阅读的激励功能、诊断功能和调节功能,让繁琐费时的“讲讲、问问、答答”让位给实实在在的阅读实践,真正落实《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的:“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2.全员参与。语文课堂教学应是调动全体学生共同参与的排练场,不是少数学生表演的小舞台。学校阅读活动想方设法调动全体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其中,保证全员参与、全程参与。特别是自主阅读的环节,让全体学生都读完、读好,切不可做个读的样子,匆匆过场、草草收兵。二、尊重独特的阅读体验《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该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要尊重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阅读活动就应当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让学生自读自悟。在教学中,虽然教学步骤是一致的,但每个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表现却是千差万别的,思维活动的方式不同,情感活动的样式各异,意志活动的强弱也不一样,阅读后获取的结论也各有差异。学校在教学实践中强调尊重学生。分享到:更多1.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阅读既然是一种个性化的解读过程,那么,学生自然可以依据自己的阅读期待,对课文产生认同、共鸣,或进行质疑、批判。如教学《落花生》,教师提问:“从落花生身上,你得到了什么启示?”其实这是个富有弹性的、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学生根据自身的认识和体验,可以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做出阐述。有的从教材的原意出发,认为应该像落花生那样,做个埋头苦干、默默无闻的人;有的则认为在当今竞争激烈的时代,要学会把握机会,展示自我;还有的来个折中:该要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时,就要不炫耀、不张扬,踏实工作,像落花生那样;该需要表现自我、展示才华的时候,就得有文中苹果、桃子、石榴那样的勇气。这里,学生萌发出的是强烈的自主意识和浓厚的个性色彩。可见,只要给学生提供驰骋思维、放飞思想、张扬个性的广阔的时空,就会有力地催生着个性的种子破土而出、茁壮成长。2.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如果阅读教学中非要以唯一的标准答案为准,势必将扼制学生思想上的批判性和创造性,限制其思维发展的空间。课文《触摸春天》中的:“此刻安静的心上,一定划过一条美丽的弧线,蝴蝶在她八岁的人生划过一道极其优美的曲线,述说着飞翔的概念。”这句话应该如何朗读呢?有的学生读得较快,声音高亢,他们认为蝴蝶的飞翔是有一定速度的;有的学生则读得较慢,神情凝重,他们认为这是人生中的曲线,应有充分的内涵蕴藏其间。学生各有各的理解,各有各的读法,但是都读得入情传神,教师则可以均加以肯定。阅读活动就应如此,作者有个性化的表达,读者自然也应当有其创造性阅读的权利和潜能。三、鼓励自由的阅读方式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