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实验综合题建模技巧建模技巧一、明确实验方向,准确分析变量变量分析是实验设计与分析的关键步骤。所谓变量,指的是影响实验的各种因素及结果,包括材料器具、环境条件、操作等。各种变量之间可以用以下函数式表示:以下举例说明变量的类型及其操作要求:已知当温度为55~75℃时,α-淀粉酶能够很好地发挥作用。某人为了探究温度对该酶活性的影响。特设立了三个组别进行实验:组1为60℃,组2为0℃,组3为100℃。变量类型对变量的定义和理解实验中的操作要求举例自变量人为改变的变量(要研究的变量)需要严格控制,以形成对照或对比不同的温度因变量因自变量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的变量需要认真观察、测量、记录或分析酶的活性无关变量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一些可变因素,可对实验的结果造成影响需要严格控制,在实验中保持一致,避免对实验造成干扰仪器、酶用量、淀粉用量(浓度)等例1为了研究酶的有关特性,取两支洁净的试管并编号为A、B,各注入2mL体积分数3%的H2O2溶液;再向A管滴入2滴质量分数为3.5%FeCl3溶液,向B管滴入2滴质量分数20%的肝脏研磨液;堵住管口,轻轻振荡;用点燃但无火焰的卫生香检验;观察并记录结果。(1)如果两支试管的现象均不明显,从实验材料上分析,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2)过氧化物酶也能催化H2O2的分解,产生的[O]能使溶于水的无色焦性没食子酸氧化生成橙红色沉淀。为了鉴定马铃薯块茎是否含有过氧化物酶,设计了如下实验。参照上图所给信息,回答下列问题。①3号试管内加入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2号试管与3号试管对照,自变量是;3号试管与4号试管对照,因变量是。③设计2号试管作为对照的具体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如果2号试管未产生颜色反应,则出现橙红色沉淀的是第号试管。解析本实验是通过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催化效率的高低,测试对照实验中的变量控制思维能力。(1)若过氧化氢放置时间过长,则会分解从而影响实验结果。(2)注意对照实验的单一变量原则,3号试管分别和2、4号试管对照,由于2号试管中没有H2O2溶液,4号试管中的酶由于煮熟失去活性,因此2号试管和4号试管中没有产生氧,所以只有3号试管中出现橙红色沉淀。答案(1)H2O2溶液放置时间过长而分解(2)①2mL焦性没食子酸溶液,2滴H2O2溶液,2mL马铃薯块茎提取液②H2O2溶液的有和无是否出现橙红色沉淀③排除马铃薯块茎提取液中的其他物质对实验结果的影响④3二、严格控制变量,确保科学规范1.控制自变量,以形成对照或对比。2.无关变量应适宜并保持一致,以增强说服力。3.观察分析因变量,以得出实验结果或结论。例2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新陈代谢等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稳态的维持需要调节。请利用活鸡血完成下列与稳态调节有关的问题。(1)为了探究血浆中的无机盐浓度对红细胞形态的影响,现提供加入柠檬酸钠溶液的活鸡血,生理盐水,10%NaCl溶液,蒸馏水,试管,滴管,显微操作器材等,请写出实验方法步骤,并预期结果。A.方法步骤: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预期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为了研究血浆能否维持pH的稳定,某同学将血浆等量分装到2支洁净的试管甲、乙中,分别测定其pH并记录,再向甲管中滴1滴5%的盐酸溶液,乙管中滴1滴1%的氢氧化钠溶液,振荡1min,再分别测定其pH并记录。①试评价并完善此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有同学猜想血浆通过缓冲作用来维持pH的相对稳定,他获得相关证据的实验思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要探究血浆中不同浓度的无机盐对红细胞形态的影响,则实验的自变量是“不同浓度的无机盐”,为此实验至少应设置三个相互对照组:等渗溶液、高渗溶液、低渗溶液,根据渗透原理可以预测实验结果。(2)为了研究血浆能否维持pH的稳定,则实验自变量是“有血浆或无血浆”,为此可以用等量蒸馏水代替血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