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胆结石饮食卫生VIP免费

胆结石饮食卫生_第1页
1/6
胆结石饮食卫生_第2页
2/6
胆结石饮食卫生_第3页
3/6
肝胆结石日常生活应注意哪些事项?饮食注意事项1.饮食方面应该注意首先应尽量避免进食高胆固醇类食物,如动物的肝、肾、肉类、虾蟹等,多吃蔬菜、鱼类,主要限制动物性脂肪,可补充适量植物油(具有利胆作用)。其次提供丰富的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A、维生素C及B族维生素以及维生素E等。还要补充适量膳食纤维,可刺激肠蠕动,预防胆囊炎发作,另外少量多餐,可反复刺激胆囊收缩,促进胆汁排出,达到引流目的。必须注意忌用刺激性食物和酒类,食物温度适当,过冷过热食物,都不利于胆汁排出。以下是患者的饮食选择和注意事项:(1)选择带鳞鱼、瘦肉、奶类、豆制品等含优质蛋白质且胆固醇含量相对不太高的食物,控制动物内脏肝、肾、大肠等食品摄入。(2)保证新鲜蔬菜、水果的供给。绿叶蔬菜,可提供必要的维生素和适量纤维素,更应保证。酸奶、山植、糙米等食物也对病人有利。可多吃香菇,木耳,金针菇,鸡胗等食物。(3)减少动物性脂肪摄入,如肥肉及动物油脂,适量增加玉米油、葵花子油、花生油、豆油等植物油摄入比例。(4)忌食辣椒、生姜、生蒜、芥菜等具有强烈刺激性的食物,忌饮用酒及咖啡、浓茶。2.生活方面应该注意:多饮水,多活动,适当的参加一些体育锻炼,增强体质,避免过度劳累及经常熬夜,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避免烦躁易怒。3、调节情志,中医学认为,情志不调,肝气郁结,疏泄失职,胆汁郁滞是形成结石的一个主要因素。保持一个愉快的心情,人的气体通畅,气血调和,肝的疏泄正常,胆汁就不易“潴留”而生石。4、中药预防:我们临床中常用下列中药泡水当茶饮,常取得效果。①四川大金钱草?60g?,泡水当茶饮之,连服3-4个月。②金钱草30g,鲜芦根15g1剂/2天,连服4-6个月。③玉米须20g,茵陈30g,1剂/2天,连服4-6个月。④鲜芦根30g,生牡蛎30g,1剂/1天,连服3-4个月。俗话说:“病以防为主。”①饮食要规律,禁忌饮酒,少食油腻性或油炸食物,避免高胆固醇饮食;②早餐要吃好;饮食要有规律,不能暴饮暴食或饥一顿饱一顿。③多活动,多参加室外体育锻炼,增强体质;④避免过度劳累;不要食过多高脂食品,防止肥胖。注意饮食卫生。胆道蛔虫症是胆石症发病原因之一。?每晚喝一杯牛奶或早餐进食一个煎鸡蛋,使胆囊定时收缩,排空,减少胆汁在胆囊中的停留时间。有胆道畸形的患者应及早治疗.胆结石是什么?胆结石是如何产生的?一般认为胆结石的产生与胆汁淤滞,细菌感染和胆汁的理化成份改变有关。胆结石发生于患者的胆囊、肝内胆管和胆总管内,种类和成份不完全相同。胆结石大小不一,小的细如泥沙,大的可整枚充满胆囊,如鸡蛋一般。按结石成份来分,胆结石可分为三种类型:1、胆固醇结石:其主要成份是胆固醇2、胆色素结石:其主要成份是钙盐、胆红素等3、混合性结石哪些人易患胆结石?胆结石产生的原因很多,包括患者体内胆汁成份有改变,胆盐浓度降低,胆固醇超饱和,胆汁内糖蛋白含量增高,胆囊排空功能障碍,胆汁流体动力学改变,胆固醇合成的遗传因素及某些药物的影响等。胆结石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在我国的发病率达10%以上,并呈逐年上升趋势(国外有些地区发病率更高达16%以上)。胆结石病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从发病率上看胆结石的发病在20岁以上的人便逐渐增高,女性以45岁左右达到高峰,男性在更年期以后也明显升高,儿童少见,一般中年以上者多见,女性偏高于男性,男女发病率之比为1:1·9~3,经产妇或肥胖者多见。以下几类人最容易患胆结石:.1、中老年人(一项统计表明,60岁以上的人发病率高达28%以上);2、40岁以上女性;.3、经常不吃早餐者;4、嗜甜食者;5、高脂饮食者;6、长期素食者;7、甲状腺功能低下者;.8、肝炎病人;9肥胖者;10、糖尿病患者;11、有家族病史者;12、经常吸烟、酗酒、服用麻醉品者胆结石患者有哪些临床表现?胆结石患者常见症状有持续性上腹痛伴轻重交替,可放射到肩背部,伴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弯腰打滚,发作后还有发热,黄疸等症状;常有右上腹胀闷不舒之感,伴嗳气、恶心、大便不调等消化不良症状,当进食油腻食物后更加明显。据统计,34%~50%的胆结石患者可无任保症状,大多数是在体检...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胆结石饮食卫生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