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网(www.zxxk.com)全国最大的教学资源网站!汉寿一中2014届高三第四次月考历史试卷命题人:丁方毅郑永红时量:90分钟分值: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单项选择题:(注意:本部分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晋顷公十二年,公元前514年)晋之宗家祁俱孙,叔向子,相恶于君。六卿欲弱公室,乃遂以法尽灭其族,而分其邑为十县,各令其子为大夫。晋益弱,六卿皆大。”“(楚怀王三十年,公元前299年)秦因留楚王,要以割巫、黔中之郡。”以上材料表明:()A.秦统一中国以前分封制与郡县制并存B.秦之前郡县制已经在全国普遍实行C.政治和血缘纽带日益加强D.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争霸斗争激烈2、“夏朝设秩宗,商朝卜、巫、史,西周设太史、太祝、太卜、太士等,他们既是神权的掌握者,又是国家的重要执政官,权位显赫。”这表明夏、商、周政治制度的特点之一是:()A.按照血缘亲疏分配政治权力B.形成内外相辅的地方政权体制C.实行神权与政权相结合的制度D.国家和家族宗法制度密切结合3、据《荀子·王制》记载,“论百工,审时事,辨功苦,尚完利,便备用,使雕琢、文采不敢专造于家,工师(工官)之事也。”这里的“工师”是:()A.官营手工业中的工匠B.管理手工工匠的官员C.管理市场经营的官员D.掌握精巧技艺的匠户4、行商是清朝实行广州一口通商的产物。在十三行行商制度下,外商投行后,报关纳税以及出售购办等一切贸易事务均由行商代理,日常生活也受行商约束,如不得擅自出入商馆(商业会馆)、雇佣华人不得超规定之数。从这一叙述中可以确认:()A.十三行是拥有垄断外贸特权的外商组织B.行商是清朝重要的商人资本集团C.十三行是清朝保障关税防范外商的工具D.行商兼有商务和外交的双重职责5、以黄公望为代表的所谓元四家主张“逸笔草草”“不求形式”,诗文印信入画,诗画相联,其画作多表现“隐居”、“出世成仙”的情感。可知其画作应属于:()A.山水画B.人物画C.文人画D.风俗画6、拉尔夫的《世界文明史》记载,“元代戏曲的地位提高,成为一种主要的艺术形式,部分原因是科举中止,使才子们无法求取功名,转而在以往不屑一顾的这种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娱形式上下功夫”。以上论述揭示出元曲兴盛的原因是:()A.国家政策的影响B.商品经济的发展C.元朝的高压统治D.科考功名的需要7、(唐)杨国忠专权时,“多征诸州县农人令铸钱”.因农民无专门技术,结果是“费力无功”。韦纶建议“厚悬市估价。募下晓者为之”,“由是役用减而鼓铸多”。这个变化反映的是:()A.为政者应轻徭薄赋B.韦纶重农抑商C.杨国忠滥用民力D.雇募制提高了劳动效率8、《明史》中记载:明朝初年并没有“银法”(即使用白银作为货币的规定),到明英宗时规定“弛用银之禁”、“朝野率皆用银”。这一规定:()A.意味着传统经济政策的改变B.使白银成为唯一的货币C.有助于白银的货币化D.导致白银大量外流9、《余姚六仓志·风俗》载:在过去浙江宁波慈溪一带,嫁妆中“必预备凶服”。所谓“凶服”,即办丧事穿的缭农麻裙,是女儿在将来公婆去世时要穿的丧服。而公婆对此“嫁妆”不仅不觉得晦气,还很高兴,觉得亲家想得周到,体贴女儿。材料所涉习俗反映了:()北京凤凰学易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学科网学科网(www.zxxk.com)全国最大的教学资源网站!A.“传嫡不传庶,传长不传贤”B.“天子八佾,诸公六,诸侯四”C.“入则孝,出则悌,守先王之道”D.“惠帝四年春正月举民孝悌力田者”10、《范文正公集·政府奏议》称:“我国家革五代之乱,富有四海,垂八十年,纲纪法度,日削月侵,官壅于下,民用于外,夷狄骄盛,寇盗横炽,不可不更张以救之。”出现《政府赛议》所称情况主要是由于:()A.秦朝为实现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在全国推行郡县制B.西汉初的“无为而治”引起匈奴南侵和诸侯国的势力日益膨胀C.唐朝中期,地方节度使形成了严重威胁中央的藩镇割据局面D.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举措埋下了北宋中期积贫积弱的祸根11、黑格尔曾这样评价苏格拉底,“他的生活和他的哲学是一回事,但他的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