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江苏省学业水平测试高中历史考点详解(必修二)第一讲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测试内容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一、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和灌溉工具二、了解古代中国的水利工程三、了解古代中国基本的土地制度农业(耕作)工具水利工程灌溉工具土地制度原始社会耒耜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公有制)夏商周时期井田制(名义上土地属于国家,实际为王所有。)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铁犁)牛耕出现和推广都江堰(秦国李冰、成都)战国时期,各国变法(如商鞅变法),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它是我国封建社会基本的土地制度。存在问题:地主兼并土地,造成两极分化。汉朝铁犁牛耕普及;耦犁和犁壁;耧车(播种工具)龙首渠(采用井渠的施工方法)魏晋南北朝翻车隋唐曲辕犁(江东地区出现;安装犁评,调节犁耕的深浅;至此,耕犁已相当完善,后世沿用。)筒车宋朝利用水力的高转筒车明清风力水车农业耕作方式的演变:“刀耕火种”(原始社会)——“石器锄耕”(耒耜的出现为标志)——“铁犁牛耕”(春秋战国时期出现并推广)四、理解古代小农经济(自然经济)的基本含义(1)形成时间:春秋战国时期(2)形成原因:①铁器牛耕的使用,提高了社会生产力。②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3)小农经济的含义:①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②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③是中国传统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4)中国封建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5)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6)小农经济的影响:①农民拥有一定的生产资料,具有生产的积极性。②注重耕作技术的改必修Ⅱ考点详解24进,推动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③受封建地主阶级的沉重剥削和自然灾害的破坏,小农经济十分脆弱。测试内容二古代中国的手工业发展一、了解古代中国的官营手工业(1)历史悠久中国夏、商、西周时期以青铜铸造为代表的手工业,由官府垄断;春秋战国时期,官营手工业继续发展;西汉武帝以后,煮盐、冶铁、铸钱等最有利可图的行业,都收归官办。(2)产品精美官营手工业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集中的大作坊生产。它凭借国家权力,征调优秀工匠,使用上等原料,生产不计成本,产品大多精美。(3)素称发达在冶金、制瓷、丝织等诸多行业中,一直在世界上保持领先地位。二、了解古代中国在冶金和制瓷等手工业部门取得的主要成就冶金:原始社会晚期,中国人已掌握冶铜技术,商周时代,青铜器铸造进入繁荣时期。春秋战国时期已有铁器。东汉杜诗发明水力鼓风冶铁工具——水排。南北朝时期,出现技术更为先进的灌钢法。制瓷:商朝已有原始瓷器,东汉青瓷成熟,唐朝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宋代瓷窑遍布全国,出现五大名窑,清代珐琅彩(粉彩瓷)技术达到登峰造极水平。唐朝起,中国瓷器大量输出国外,远达欧洲、非洲。瓷器成为中国经“海上丝绸之路”外销的重要商品。纺织:距今四五千年,中国已养蚕并有了丝织品。汉代,纺织技术已经相当发达。马王堆汉墓出土了一件素纱禅衣。西汉开始,中国丝绸经“丝绸之路”远销亚欧,为中国获得“丝国”。元朝棉纺织家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棉纺织品产量逐渐增多。明朝开始,出现花楼机,专门织造精细的丝织品。明朝中后期,在丝织业等部门开始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以手工工场和雇佣劳动关系为标志)测试内容三古代中国的商业发展及经济政策一、了解“市”的形成和发展(1)“市”的形成:宋朝以前,①在城市特定的位置设置;②专供贸易;③四周有围墙,与民居严格分开;④设市令或市长管理;⑤按时开市、闭市,闭市后不许贸易。西汉:长安城东、西有“市”九处。唐:长安城有东西二“市”和“坊”(居民区),市与坊隔开。(2)“市”的发展:宋朝:①市与坊的界限被打破,店铺随处可设(空间限制被打破);②早晚都可经营,出现早市和夜市(时间限制被打破);③交易活动不受政府直接监管;④出现较大市镇(四大商业名镇:汉口镇、佛山镇、景德镇、朱仙镇);⑤城郊和乡村的“草市”更加普遍。必修Ⅱ考点详解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