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测试题陈鹏翔2014.5.23第Ⅰ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前2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人类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对于中国而言,最能体现这一特征的现象是A.百家争鸣B.焚书坑儒C.独尊儒术D.崇儒尚佛2.“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综当代之务,举夫子论学论政之大端一切不问,而曰‘一贯’,曰‘无言’,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神州荡覆,宗社丘墟。”《日知录》中的这段文字抨击的是A.先秦儒学B.魏晋玄学C.隋唐佛学D.宋明理学3.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世界观.人生观,为塑造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奠定了基础。与儒家.墨家.道家.法家所崇尚的理想人格相对应的排列组合是A.君子.侠客.隐士.英雄B.英雄.侠客.隐士.君子C.君子.侠客.英雄.隐士D.英雄.隐士.侠客.君子4、孔子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一般认为孔子及儒家所称的这种理想社会终结于A、夏朝B、商朝C、西周D、东周5.某思想家曾说:“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又说:“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使民复结绳而用之。”这主要反映了先秦时期A.孔子“仁”和“礼”的学说B.庄子“齐物”的自由精神C.老子“小国寡民”的思想D.墨子“节用”、“兼爱”的主张6.现代文学家胡适在分析中国传统哲学思想时说:(它)有先天太极等……又谈心说性……也信灾异感应。但其中的主要观念却是道家的自然哲学里的天道观念,又叫做“天理”观念。下面对于这一分析的阐释,正确的是①先天太极与天道观念同属于道家,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哲学思想②灾异感应是汉代儒教的一种观点,董仲舒汲取自阴阳五行学说③谈心说性是佛教讨论的问题,在我国大概开始于春秋战国时期④宋代理学汲取佛教与道教的思想养料,将儒学发展到新的阶段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7.唐太宗在总结其治国经验时,提出“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的理念,同时又认为“夫安人宁国,惟在于君,君无为则人乐,君多欲则人苦,朕所以押情损欲,克己自励耳。”唐太宗的治国经验体现了中国古代哪些学派的主张A.儒家、法家B.墨家、儒家C.儒家、道家D.法家、道家8.“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辛弃疾《破阵子》“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这三句引文表达了相似的人生追求,这种追求同下面哪一家学派或教派对人的要求是一致的:A、道家B、儒家C、法家D、佛教9.先秦某思想家主张:“明礼仪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法以禁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这位思想家是A.孔子B.孟子C.韩非子D.荀子10.下学宫(大约创建于齐桓公时期,至齐王建时衰弱)是古代齐国设立的一处专供各地学者著书论辩、传道授业的场所和机构,是我国最早的由政府创办的高等学府,也是我国最早的多学科的社会科学院。关于稷下学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稷下学宫具有政府的咨询参议机构的性质B.当时云集稷下的主要学者有孟子、荀子等C.文学游说之士在此相互切磋驳难,形成了当时思想界的“百家争鸣”的局面D.培养出了诸如孔子、董仲舒等儒学大家11.梁启超曾说,如果让孔子当国民政府的教育总长,他一定会像法国那样,把教育部改为教育美术部,把国立剧场和国立学校看得一样重,并且还会改良戏曲,到处开音乐会,忙个不停。这说明儒家A.主张用仁爱之心调节和协调社会关系??B.强调有教无类,注重发展私立教育C.注重美育对道德修养的辅助作用???D.注意借鉴不同文明,进行教育改革12.2010年9月30日《南方日报》刊文称:“如何给这些孩子(外来工子女)一张安稳的书桌,让他们像城市的孩子一样接受义务教育,是促进教育公平的重大课题。”其实中国古代很早就有思想家注意并提出了解决类似问题的方法或主张,这就是A.有教无类B.罢黜百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