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楼拜家的星期天》相关知识关于福楼拜、屠格涅夫、左拉和都德福楼拜(1821~1880),法国作家。生于医师家庭。早期作品《狂人回忆录》《十一月》带有浪漫主义色彩和忧郁情调。1856年发表长篇小说《包法利夫人》,暴露资产阶级道德的堕落。1867年写出历史小说《萨朗波》,以古代非洲奴隶国家雇佣军队起义为背景,描写起义军首领马多和迦太基姑娘萨朗波的恋爱。1869年完成长篇小说《情感教育》(副题《青年人的故事》),描写一个丧失理想、自私自利的资产阶级青年的生活。1874年发表《圣安东尼的诱惑》,取材宗教传说,反映作者对资产阶级社会制度和精神文化的绝望。最后一部未完成的长篇小说《布法尔和白居谢》,描写两个找不到生活理想的人物的一生,充满浓厚的悲观情绪。他的作品,文字精练,是法国近世散文的典范。屠格涅夫(1818~1883),俄国作家。生于贵族家庭。早期写诗(《帕拉莎》《地主》等)。1847~1852年发表《猎人日记》,揭露农奴主的残暴,农奴的悲惨生活,因此被放逐。在监禁中写成中篇小说《木本》,对农奴制表示抗议。以后又发表长篇小说《罗亭》(1856年)、《贵族之家)(1859年),中篇小说《阿霞》《多余人的日记》等,描写贵族地主出身的知识分子好发议论而缺少斗争精神的性格。在长篇小说《长夜》(1860年)中,塑造出保加利亚革命者英沙罗夫的形象。后来发表长篇小说《父与子》,刻画贵族自由主义者同平民知识分子之间的思想冲突。后期长篇小说《烟》(1867年)和《处女地》(1877年),否定贵族反动派和贵族自由主义者,批评不彻底的民粹派,但流露悲观情绪。此外,还写有剧本《村中一月》和散文诗等。左拉(1840~1902),法国作家。出生于工程师家庭。当过职员。早期作品受浪漫主义影响,后来信奉实证哲学,写出长篇小说《台莱斯·拉甘》,用生理原因解释主人公的行为。第二帝国的崩溃和巴黎公社起义促使他注意社会问题。1871~1893年间,创作了由20部长篇小说组成的《卢贡-马卡尔家族》,其中重要的有《小酒店》《娜娜》《萌芽》《金钱》《崩溃》等,内容主要通过一个家族中各个成员的不同遭遇,以自然主义笔法反映拿破仑三世时代法国的社会生活,揭露资产阶级的荒淫无耻。还发表《实验小说论》,提出自然主义的创作原则。1894年后陆续写出《三个城市》(《卢尔德》《罗马》《巴黎》)一套长篇小说,揭露罗马教会的卑鄙勾当,也反映了乌托邦的改良主义思想。德雷福斯案发生后,1898年发表《我控诉》一文,抨击法国反动当局,因此被判刑,后来逃亡英国。最后一套长篇小说《四福音书》,只完成三部(《多产》《劳动》《真理》),继续发挥乌托邦的改良主义思想。都德(1840~1897),法国小说家。出生于破落商人家庭,生活贫困。15岁时便外出谋生,在一所小学担任辅导教师。17岁时到巴黎,开始从事文学创作。1866年发表短篇小说集《磨坊书简》,引起广大读者的注意。两年后,出版长篇小说《小东西》,获得巨大成功,并以此在法国文坛上享有著名小说家的声誉。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他应征入伍,此间,他的小说创作多收入短篇集《月曜故事集》中,其中大多是反映“普法战争”期间法国人民的爱国主义情绪,如《最后一课》《柏林之围》等作品由于具有深刻的爱国主义内容和精湛的艺术技巧,而成为世界短篇小说中的杰作,被译为多种文字广为流传,被许多国家选入中、小学教科书。“普法战争”后,都德主要致力于长篇小说的创作,较为著名的有《达拉斯贡城的达达兰》《小弟弗罗蒙与长兄黎斯雷》《雅克》《富豪》《不朽者》等。都德是位多产作家,一生写有13部长篇小说,4部短篇小说集,还有若干诗歌和剧本。他讽刺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腐败现象,对下层民众寄予深切同情,主要创作倾向为现实主义,行文也带有一定的自然主义影响的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