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必修1、2的相关内容并阅读教材P16的导言,概括明清时期的时代特征。政治:君主专制统治空前加强;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尖锐。经济: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思想:宋明理学日益束缚思想,文化专制加强。一、李贽的离经叛道生平简介思想主张评价二、明末清初三大进步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1、生平简介:2、思想主张:3、简单评价:4、异同比较: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孔子创立,不受重视;焚书坑儒,遭受压制;董仲舒改造,正统独尊;佛道盛行,受到冲击;春秋秦朝西汉战国孟子、荀子发展,蔚然大宗;魏晋南北朝宋明明清形成理学,儒学复兴;出现早期启蒙思想,受到批判隋唐三教合归儒,受到挑战;1、李贽提出的人人都可以顺其“自然之性”,使个性得到自由发展的思想冲击了理学的什么观点?A、四书五经B、存天理,灭人欲C、致良知D、三教合一2、黄宗羲是我国反封建思想的先驱,下列与他有关的是A、“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的结论B、“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的民主思想C、“气者,理之依也”和“天下惟器”的唯物论D、否定孔子是“天生圣人”,指责儒家经典并非“万世之至论”BA3、王夫之说:“知必以行为政。……行可有知之效;……知不得有行之效。”材料反映出王夫之的什么思想?A、精神与物质并存B、无神论思想C、认识来源于实践D、自然界变化有规律4、“工商皆民生之本”思想提出的根本原因是A、黄宗羲总结实践经验的结果B、明清重农抑商政策的必然结果C、是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在社会思想上的反映D、是统治者重视工商业的反映CC材料: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焚书·答耿中丞》问:《焚书·答耿中丞》反映了李贽的什么思想?反映了李贽对孔子权威的否定,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材料一:孔子说:“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论语·雍也》记载孔子说:有道德的君子要学问渊博,用礼来约束自己,就不可能有反叛的事发生了。材料二:他(顾炎武)读过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之后,对其中的许多观点深表赞同,对读书也推崇备至。……他认为:“为人君之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独治之而刑繁矣,众治之而刑措矣。”反对“独治”,主张“众治”。他进而提出了“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的命题。(1)材料一中孔子提出了什么主张?结合材料二,说明这一主张是否一直被历代统治者所采纳?主张:用礼治国可维持长治久安。没有。因为许多皇帝往往滥用繁刑,最终导致灭亡。材料二:他(顾炎武)读过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之后,对其中的许多观点深表赞同,对读书也推崇备至。……他认为:“为人君之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独治之而刑繁矣,众治之而刑措矣。”反对“独治”,主张“众治”。他进而提出了“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的命题。(2)根据材料二,归纳顾炎武对君主专制的主要态度。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这种态度产生的主要原因。态度:批判(君主专制制度)。原因:工商业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明朝统治腐败导致灭亡;《明夷待访录》的影响。材料三:为了配合维新变法运动,这部书(《明夷待访录》)被大量秘密印发、传播。梁启超说这部书“对于三千年专制政治思想为极大胆的反抗,在三十年前——我们当学生时代,实为刺激青年最有力之兴奋剂,我自己的政治运动,可以说是受这部书的影响最早而深。”又说:“此书乾隆年间入禁书类,光绪间我们一班朋友曾私印许多送人,作为宣传民主主义的工具。”——以上材料摘自史仲文、胡晓林主编《中国全史》(3)材料三中梁启超为什么要秘密私印和发送《明夷待访录》?原因:《明夷待访录》激烈批判君主专制;动员人们支持变法(或减少维新变法阻力)。一、近代戊戌变法的主将梁启超,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警句自勉。他以忧国忧民的精神,参与发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结合史实,查找资料,谈谈顾炎武和梁启超为什么有同样的感受。答案提示:顾炎武和梁启超生活的时代都处在国家危亡之际,不约而同地产生了救国救民的思想。为何中国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没有形成像西欧启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