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中小企业暨个私经济发展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一、肯定成绩,正视问题,切实增强加快中小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自从20XX年撤地建市以来,领导抓发展、全市促发展的意识逐步增强,中小尤其是工业的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在促进经济增长、加快结构调整、扩大社会就业、实现技术创新、推动产业升级等方面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是拉动全市经济快速增长的主导力量。一是工业经济迅猛发展。据统计,全市现有中小3000多户,重点分布在工业、建筑、商贸、旅游及服务业等领域,其中,工业占据半壁江山。20XX年,中小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6成以上;工业增加值亿元,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拉动经济增长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也由20XX年的84户发展到现在的120多户,实现增加值15亿元,增长%。初步形成了机械、化工、纺织、有色金属、非金属矿深加工等支柱行业。二是改革和重点工业项目建设取得突破。改革工作有了新的进展,九华山啤酒、池州有色集团、市自来水公司顺利完成资产重组,杰达集团公司与省交通投资集团并购重组积极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如火如荼,池州海螺二期投产达效,东至华源精梳技改、国风重钙项目建设、贵池家机易地改造、九华药业GMP改造、颐和银丰坯布项目等均竣工投产,初见成效;电厂一期、池州有色10万吨铅扩规、禄思伟耐火材料等项目建设进展顺利。三是技术创新成效显著。石台天方集团公司、黄山岭冶化公司在技术创新上做得很好。天方在短短的几年内,从茶叶入手,带领农户搞基地,取得了相当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天方品牌已走向全国,销售点、宣传力度都超过了安徽的其他老茶叶品牌。黄山岭是一个贫矿,资源即将枯竭,但他们不怨天、不怨地,另辟新的路子谋发展。这两个是池州艰苦创业的典范!他们在艰苦创业的同时还积极与大中保持技术合作,寻求技术支持,加快引进各类科研院所的先进技术,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实现自我创新。东至华泰、华源等通过加大技改投入,落实技术改造措施,特别是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生产线和关键设备,提高了技术装备水平。四是个私经济发展加快。20XX年,个体工商户和私营总户数达万户、从业人员万人、注册资本金亿元、实现营业收入亿元、上交税金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和%,呈现出总量持续上升、规模不断壮大、结构逐步优化、效益显著提高等特点。可以看到,我市的中小和个私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少。现在我市的工业总量仍处于全省末位,去年生产总值仅占全省的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仅占全省的%,人均工业产值还不到全省平均数的1/4,经济总量小、基础差、实力弱的状况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主要表现在:一是发展意识不够强。不少和个体私营业主不同程度地存在小富即安、小进则满的思想,怕风险,守摊子,缺少大投入、创大业的勇气和胆识;有的“宁为鸡头、不做凤尾”,“怕失权、失利”,直接制约了做大做强;管理“家族化”,直接束缚了的创新与发展。二是规模型、科技型、外向型的不多。不少由于科技人才的缺乏,自主开发项目、产品的能力较弱,发展的后劲明显不足。三是外部环境影响较大。中小融资渠道不畅;社会服务体系特别是社区发展体系非常薄弱,社会化的培训、咨询、技术、信息等服务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少数部门服务意识淡薄,服务效率不高,不能做到主动服务、便捷服务,“保姆式服务”还仅仅停留在口头上,部门利益至上,管、卡、压现象还不同程度地存在。我曾说过,重视中小发展问题,不是战术问题,而是战略问题。池州要实现跨越发展、崛起皖江,就必须大力发展中小和个私经济,加速推进池州的工业化进程。没有中小和个私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就没有池州的工业化,就不可能实现富民强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池州发展人人有责,池州发展人人有利。我们一定要站在全市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高度,站在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的角度,充分认识到加快中小发展的现实意义,正视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一步坚定信心,切实增强促进中小及个私经济发展的紧迫感与压力感。二、立足服务,加强指导,扶持和促进中小暨个私经济快速发展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