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小学三年级数学《两位数乘两位数》知识点、教案及练习题【篇一】小学三年级数学《两位数乘两位数》知识点1、两位数乘两位数,积可能是(三)位数,也可能是(四)位数。2、口算乘法:整十、整百的数相乘,只需把前面数字相乘,再看两个因数一共有几个0,就在结果后面添上几个0。3、估算:18×22,可以先把因数看成整十、整百的数,再去计算。→(可以把一个因数看成近似数,也可以把两个因数都同时看成近似数。)4、有大约字样的一般要估算。5、凡是问够不够,能不能等的题目,都要三大步:①计算②比较③答题。→别忘了比较这一步。6、笔算乘法:先把第一个因数同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相乘,再与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相乘。7、相关公式:因数×因数=积积÷因数=另一个因数运算顺序:先乘除,再算加减同级运算,应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假如有括号,要先算括号内的运算。【篇二】小学三年级数学《两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位数乘两位数》教案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P63例1及相关练习。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生探究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估算、口算和笔算方法的活动,使学生经历理解算理的过程,以逐步掌握算法、形成技能。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沟通,进一步理解算理,体验算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探究算法与解决问题过程中,增强合作沟通的意识,体验成功的喜悦。教学重点:在理解算理基础上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教学难点:理解笔算乘法的顺序与第二部分积的书写方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答题纸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小红和大家一样,也是一个非常爱读书的孩子,星期天她和妈妈一起来到书店买书,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一套书12本,每本24元。)师:根据这些信息,你想提出一个什么问题?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设计意图:从学生的想法出发,让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体现学生的自主性。】预设生:一共花多少元?师:这也是小红正在思考的问题。(课件出示)你们能解决吗?怎样列算式?学生列算式,师板书24×12师:这是一道几位数乘几位数的算式?师: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两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整十数,那像24×12这样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式又该怎样计算呢?今日这节课我们继续来讨论两位数乘两位数。(揭示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设计意图: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二、理解算理,探究算法。1、在估算的基础上口算出实际得数。师:大约一共花了多少钱呢?你能估算一下吗?(1)预设3种估算方法,口算出得数生1:把12估成10,24×10=240。请学生思考,这个240是估大了还是小了?(小了)为什么?引导学生理解:把12估成了10,实际上算的是几本书的价格?(10本)那要计算一共花多少钱,还要怎么做呢?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学生说想法,课件演示帮助理解。24×2=48240+48=288生2:把24看成20,20×12=240。师:也是240元,这次,又少计算了哪一部分呢?课件演示帮助学生理解:把24元估成20元,每本书少算了几元?(4元)要计算一共付多少钱,还要怎样做?学生口算4×12=48,240+48=288生3:把24看成20,把12看成10,20×10=200。课件演示20×10=200这部分,计算一共花了多少钱?还要计算哪一部分?结合课件演示学生口算:12×4=48元,2×20=40元,200+48+40=288元(2)回顾口算过程,为笔算作好铺垫。请学生回想一下口算的过程,是怎样算出一共要付288元钱的,以这种口算方法为例,(24×10=240,24×2=48,240+48=288)请同位互相说一说。学生沟通。把没学过的知识转变成以前学习过的知识,这种方法在数学上叫做转化。【设计意图:在估算的基础上口算实际得数,培育学生的估算能力和口算能力,为后面理解算理做铺垫。】下载后可任意编辑2、笔算请学生结合着口算的过程,试着用竖式的形式来计算24×12=?请学生先独立试着算一算,然后小组讨论竖式。展示学生出现的几种竖式,全班沟通、完善:预设生1:3个竖式预设生2:一个竖式,有+号,240后面写0。预设生3:一个竖式,无+号,240后面无0。学生讨论优化竖式。(重点讨论“+”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