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关于进一步落实轨道交通工程安全质量管理责任的若干意见(试行)各有关单位:为提升**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安全质量管控水平,进一步落实建设单位首要责任和各方参建单位主体责任,根据《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和《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以及《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安全质量管理暂行办法》(建质〔2024〕5号)、《**市地铁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暂行办法》(*政办〔2024〕18号)、《关于开展工程质量安全提升行动试点工作的通知》(建质[2024]169号)及住建部、省建设厅和我市建设工程质量安全提升行动要求,结合本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特点,现提出如下意见。一、树立建设单位首要责任(一)科学确定合同标段。建设单位要从有利于工程前期手续办理和工程建设管理角度,结合造价、建设内容、工期等因素,科学划分合同标段。其中后期装饰装修工程、机电安装工程合同标段起止点应与土建合同标段一致。(二)充实管理人员配备。建设单位要充实与建设规模相适应的安全质量管理人员配备,细化和明确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资格能力要求及其管理职责。其中,土建项目负责人一般应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具备相关专业工程师以上(含)职称,且不得同时承担二个以上合同标段管理任务。(三)加强各方人员管理。建设单位应在合同中细化各方主体人员管理,对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监测等责任单位人员到岗、履职、履约等情况实行量化考核条款。要严格管理投标承诺上岗与实际到岗人员的一致性,尤其是施工单位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及监理单位项目总监、总监代表的更换,要综合考虑资格条件和从业经历,从严控制。(四)加强专项经费管理。建设单位应加强安全和文明施工专项措施费用的使用管理,确保专项费用使用在安全文明施工措施中。(五)加强安全培训教育。建设单位要组织建设、施工、监理单位主要安全管理人员开展安全教育培训,建立完善建设、施工、监理负责人安全培训考核制度。要督促考核施工单位建立班组作业人员的每天班前安全教育和班后总结会议制度,并做好书面记录。(六)开展平行检测工作。建设单位应建立平行检测工作制度,对涉及结构安全及重要使用功能的材料、试件或工程部位等进行平行检验,及时验证第三方检测单位的检测结果。(七)实行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单位牵头构建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工程开工前,建设单位应会同设计、勘察、施工、监理等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单位,针对性识别和梳理工程风险源清单及其风险分级、管控措施。工程开工后,建设单位要会同施工、监理等单位,实施工程风险清单动态、等级化的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施工班组作业人员要在每天的安全教育和班后总结会议中明确各自对风险源的隐患排查任务和排查结果;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应每周至少组织一次开展事故隐患排查并检查项目部日常排查记录,动态更新风险等级变化;建设单位工程管理部门要会同施工、监理等单位应每月至少组织一次风险分级更新和隐患排查情况的结果论证;建设单位质量安全管理部门要在日常巡查、检查的基础上,会同监理、勘察、设计单位每季度至少组织一次重大风险源的全面排查并对各项目双重预防机制和风险管控工作进行评价。(八)加强关键节点管控。建设单位组织做好关键节点的施工条件核查,督促施工单位对关键节点施工前条件自检和监理单位预核查,并组织勘察、设计、监理、监测等单位和邀请有关专家进行核查。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要带领施工、监理单位项目主要负责人进行现场带班实施关键节点施工。(九)提升风控和应急能力。建设单位应建立信息化风险管控平台,对施工监测、第三方监测、隐患排查情况实现联网动态预警管理,并建立隐患销项和异常预警、消警制度。要健全轨道交通工程应急指挥体系,明确责任人、救援队伍,落实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应急物资、救援设备,常常性组织开展规模较大应急演练活动,提升应急反应和处置能力。二、切实落实施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十)开展风险源清单编制。开工前,施工单位根据设计图纸和现场实际,会同勘察、设计加强对风险源的辨识、分级、分类,编制风险源清单及其应对措施。(十一)...